钟情山川之美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陈志谦书画作品集》日前由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永良作序,称其作“以娴熟、轻快之笔调挥写而成,尽显青山秀水之神韵”。

  陈志谦,生于1947年温州永强。师从温州名画家戴学正先生。1962年考入温州市工艺美术学校,1982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研修班。历年来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杭州望湖宾馆、杭州花港饭店、雁荡朝阳山庄等创作了大量壁画作品。上世纪80年代赴日本静冈展出《羽衣の松》大幅壁画作品;创作的国画、书法作品赴美国、日本石卷、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作为温州市政府的礼品赠送国外团体与友人;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单位及个人收藏。出版发行二十余套幅连环画、年画作品,书法国画作品入编于《1978-1988中国美术选集》《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1949-2000中国美术选集》《艺术与收藏》等。

  本版现选登作品集中部分佳作,以飨读者。

  ——编者

  “千重山势日边出,万里河源天上来。”山川河流的自然美景,可陶冶情操;探索、描绘、赞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乐于描绘山水。

  东晋谢灵运在永嘉(即今温州)任职一年半载,他凭藉永嘉秀山丽水,田园风光,淋漓尽致地写下最绝妙的诗篇。谢公成了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温州亦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这是我们的荣幸也是责任,描绘山水自然是温州艺人的使命。

  随着年龄增大,兴趣发生变化,日益钟情于山川之美,故从人物画涉足到以山水画为主的创作。

  青山隐隐水迢迢,探索奥妙的苦与乐,碰撞成了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回眸这山水之旅的履迹,出集以向家乡父老回报,以求行家仁人指教。

  游历祖国山川,画下数以千计的风景速写,撷英览胜。饱含大自然的情感,悟山、悟水,努力捕捉自然景物的灵性和神采。胸有山壑,首先认识自然,然后超越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清代画家石涛讲:“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从神遇到迹化,画者要付出多少才智与辛苦。既要深刻体悟自然,使客观主观化(神遇),又要创造相应的形式来表现,使主观客观化(迹化),以做到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正是物与心这两个不同层面交合中,才衍生出高度的艺术语言,以新笔墨语言的个性美,再造山水画的新语境,展现出美好的心境。

  笔墨技法不拘泥,不刻意,随性而已,好在石涛有论:“只须放笔直扫,千岩万壑,纵目一览,望之若惊电奔云,屯屯自起,荆关耶?董巨耶?倪黄耶?沈赵耶?谁与安名?余尝见诸名家,动辄仿某家,法某派,书与画天生自有一人执掌一人之事,从何处说起?”可谓“凌云健笔意纵横”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水墨,以增作品的生气与动感。韵律所在更富有意蕴,让人回味遐想。

  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浓墨浓而不滞,淡墨淡而不薄,浓淡相宜,轻重虚实,惜墨如金。气韵生动,滋润可喜。尤长于用水,故能水墨神化,墨彩有流动感,韵味感,灵活感。同时略施肌理制作之小技,以达丰富变化,与众不同,可造新鲜感之效果;构图与表现手法,吸收装饰趣味之元素,追求新颖,追求时代性和现代感。

  自我,方自在,绘画艺术贵在创新,使人看了有新鲜感,如果抄袭古人尤其是一些大名家,特别是时代的画家熟知面目,那就不能吸引人,那将失去了艺术魅力。如何在师法自然,师法传统基础上,探询自己的笔墨语言,创造出自己的个性面目,这是每个画家的根本所在。然而说是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啊!如山旅之难,勇于攀登,笔耕不辍,会有收获的……
来源:温州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