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为江苏老龄事业“十三五”发展布局
作者:   来源: 老年周报  2016-04-13
  2016年4月8日,全省老龄办主任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要求,总结部署全省老龄工作任务,揭开了老龄事业发展的新序幕。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老龄办主任夏春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盘点:既晒家底,也亮短板
 
  会上,全省老龄工作报告显示,“十二五”时期,全省老龄工作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成绩单”:
  省级出台2部地方性法规,制定12个配套文件;13个设区市党委政府出台近50项涉老政策。
  省政府连续7年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农村覆盖率80%;90%的县(市、区)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新建2031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
  互助关爱、集中关爱、精神关爱、安康关爱等老年关爱品牌唱响全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承保人数突破600万;老年优待和敬老氛围日益浓厚,130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敬老文明号”,65个单位被命名为国家级“敬老文明号”。
  老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涉老社区建设方兴未艾,40家上市公司及部分国际知名企业加入全省老年产业发展大军;全国首家老年金融服务示范点在我省破土萌蘖。
  各地创新成果丰硕,工作实效百花齐放。南京市集聚各类社会资源,撬动居家养老服务大发展;无锡市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构建大老龄工作格局;徐州市打造强势老龄宣传,营造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南通市不仅在为老服务制度探索上走在前列,在统筹城乡养老服务发展上业绩也很突出;张家港市重视老年协会建设,在为老服务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泰乐城养老中心投资亿元打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常州枝秀家政创立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在全国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产业品牌。
  成绩固然亮眼,但短板绝不回避。政策刚性不足、落实打折,效应发挥不理想;医养融合、护理保险、家庭支持等瓶颈问题,亟待创新突破;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研判:直面挑战,抢抓机遇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好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从本次会议获悉,江苏已经走在了全国老龄化挑战的最前沿: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64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1.36%,老年人口基数之大、增速之快、老龄化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虽然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但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时期,社会养老负担尚未达到峰值,但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社会各阶层对老龄形势认识的高度统一,这些有利条件集中呈现为老龄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最佳窗口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老龄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种问题导向必将从顶层设计上催生老龄工作体制机制的变革,“十三五”时期也将是老龄工作的“改革攻坚期”。市场和社会对老龄事业、产业广泛而深入的参与,带动了为老服务和老龄工作者素质的提升,这在客观上推动“十三五”时期将成为老龄部门和老龄工作者的“能力展示期”。
  基于对“十三五”时期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形势的研判,这次会议提出,要站在“两个事关”的高度、围绕“三个应对”的广度认识和统筹老龄工作,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定向施策,更加注重任务落实,以供给创新带动和培育需求扩大,以结构优化推进品质提升,以发展加力保障老年人受益,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精准发力,为“十三五”时期全省老龄事业发展布局。
 
  启航:明确思路,拟定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为开好局、起好步,会议确定今年是全省老龄工作“深度调研年”,以深入切实的调研和踏实科学的作为,为“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厚积聚力。
关于今年的老龄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思路,概而言之为“抓重点、补短板、树品牌”。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上,主要有五个方面:
  编制规划,完成调研课题——绘制“十三五”发展蓝图,编制并颁布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同时,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全省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完成细致科学的调研报告,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实施项目,提升为老服务——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全省250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为“标准化中心”;集中精力新建100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开展活动,营造敬老氛围——开展第二届“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办好“敬老月”系列活动,在全省开展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关爱工作,织密织牢空巢老人安全网。通过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敬老爱老活动,推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为老服务。
  打造品牌,放大示范效应——做大做优江苏特色老龄品牌,在深入推进“安康关爱行动”、扩大保险覆盖面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南通市基本照护保险制度,各地要把探索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提上日程,争取打造成特色品牌。
  补齐短板,完善养老体系——着眼城乡发展不平衡现状,加大对农村养老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探索成立留守老人服务站,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立足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明确家庭的重要责任主体,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补齐居家养老政策支持的短板。
  为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会议强调,在政策创制上,要精准化、密路网、接地气;在推进措施上,要借外力、强基层、抓督查。做好老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正如夏春青在讲话中所说,“我们不仅要给生命以岁月,努力实现寿命的延长目标;而且,我们还要给岁月以生命,努力赋予长寿的质量与意义。”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