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周末,石景山八角北里社区活动中心的大厅,被“装扮”成茶楼的模样,专业曲艺演员们现场为观众带来一场两个多小时的公益演出。除了快板、评书、相声、双簧等传统曲艺作品外,社区义务理发师、修表匠、敬老爱老等鲜活的基层人物的先进事迹也被编辑创作成评书《八角演义》搬上舞台,对表演感兴趣的老人还可以在这里朗诵自创的诗歌、参与快板剧的演出。
如今,对于家住石景山八角北里社区的老人们来说,每个月去爱八角公益茶馆看场演出的日子,都会成为他们早早标画在日历牌上的“重点”。
更有特色的是,在这个茶馆里,持老年证的老人可免费观看演出,而年轻人则需要投10元公益金方可入场,这些公益金都将用在社区老年人服务上。截至目前,公益茶馆已经累计演出27场,观众达6300余人次。
社区书记:“办茶馆就想丰富 老人的文化生活”
“我们这个社区里老年人很多,当初创办这个茶馆就是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老北京文化”,八角北里社区居委会书记陈鹏回忆起创办茶馆的初衷时告诉记者,八角北里社区一共有居民3412户,户籍在册人口8000多人,再加上流动人口,社区总人口有1万多人,“其中有不少都是从外地到北京来帮着子女照看孩子的老人,65岁的老人占到了社区总人口的33%左右”,陈鹏说,小区老龄化比较严重,老年人的需求我们必须要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因为小区比较老旧,除了在硬件为老服务方面尽可能提升,在软件方面尤其是精神层面多为老人着想也是工作的重点。
在街道和社区多方努力下,去年4月份,“爱八角公益茶馆”在八角北里社区的活动中心正式鸣锣开张了。
“我们这是一个公益项目,由街道办事处来协调出了部分资金,社区负责提供场地和水电,而这些来表演的专业演员几乎都是义务和志愿行为,为的就是让老人们能有机会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曲艺”,陈鹏兴奋地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个茶馆能这么招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喜爱,不说场场爆满也是有了一批雷打不动的茶馆铁粉,让我们觉得这个工作特别有成就感。”
据介绍,公益茶馆除了每个月固定一个周末的演出,每逢应节应景也都会举行专场演出,现在公益茶馆早已名声在外,很多其他社区的老人也会慕名过来捧场。
社区老人:“每次演出都让人乐得忘了烦恼”
今年已经85岁的刘荣施大爷无疑是公益茶馆最“专业”和“铁杆”的粉丝。“我从1958年开始就在部队说相声,一直是逗哏,当时部队经常搞汇演,我和搭档还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过音呢,到现在我都记得我们说的那段是有关人民公社的”,刘大爷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自打知道社区办了这个茶馆,只要有时间我都会过来听,对于相声和曲艺我是真的爱,我还给来演出的相声演员提供了不少我写的段子,不为别的,就是为个乐呵。”
除了腿脚有些不大灵便,刘大爷看上去耳聪目明,为了表达对社区公益茶馆的支持,他还把自己多年写就的相声段子集结成的图书送给了社区居委会和经常来茶馆表演的相声演员王凯。“这本书里有20多个段子,都是联系现实写的,比如梦想和做梦,比如家和万事兴,我家里订很多报纸和杂志,都是为了写相声段子找素材用的”,而且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不落伍,刘大爷还学会了上网,每天都会在网上看新闻,“人虽然老了但不能和社会脱节,尤其是相声创作,现在社会比较浮躁,我也算是半专业的老曲艺人,说句心里话希望我们的相声不能只局限在逗笑,而更应该让大家笑得有思想,要给人一种逗笑的美感。”
说到公益茶馆也可以居民自己上台表演节目时,刘大爷充满遗憾地说:“现在岁数大了,牙掉了漏风,腿脚更是不能站那么长时间,不过每次看着这些演员在台上表演已经很开心知足了。”
和刘大爷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同,社区里的韩月爱奶奶也是公益茶馆的忠实拥趸者。不过今年80岁的韩奶奶身子骨儿硬朗,记忆力和口才更是一级棒。因为喜欢在社区里给大家讲故事、在公益茶馆里朗诵诗歌,韩奶奶被大家亲昵地称为“故事奶奶”。
“我是个老军嫂,现在上岁数了,每天就想给自己找点儿事干,自从这个公益茶馆办起来之后,我每次都会来现场,第一排左边那个位置是我最喜欢的”,说起话来温言细语的韩奶奶特别爱笑,经常说着说着自己就乐了,“而且我在茶馆里朗诵了好几次自己写的诗歌,有很多老邻居给我鼓掌喝彩,特别带劲儿。”
现在每天早上吃过早饭,韩奶奶就去社区不远处的石景山图书馆“学习”,“那里有很多的资料,每次到了图书馆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中午我都是自己带点儿吃的,一直看到快吃晚饭再回来”,14岁才开始认字读书的韩奶奶有时经常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翻看新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我都是把生字记在本子上,然后晚上带回家再查字典,因为图书馆里的时间太宝贵了”,酷爱诗歌创作的韩奶奶还经常会把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跟邻居分享,“以前是经常在小区里的大树底下,几个要好的邻居每次都要听听我的诗或者让我讲讲又从图书馆知道什么新鲜事,现在有了公益茶馆这个平台,竟然我的诗歌也被社区选中在台上给更多的人朗诵,觉得特别开心和自豪。”
刘大爷和韩奶奶只是公益茶馆众多老年粉丝中的缩影,看到记者来采访,不少老人争着告诉记者:“您可别小看我们这个社区里的茶馆,赵连甲、张德武、贾旭明这些相声名家都来过,听着可过瘾了,每次茶馆的演出都让人乐得忘了烦恼。”
曲艺演员:“和居民互动 让创作更接地气”
“来这儿演出的演员都是来自北京各个团体的,有专业演员也有各小剧场的,从开始到现在坚持一年了,大家在这里是无界限无门户之分的,就是为了给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们带来欢笑”,青年相声演员王凯表演结束后告诉记者,“我们也没想到大爷大妈这么开心和认可我们的表演,这里面很多老人都是铁杆粉丝,不仅场上互动好,包袱抖得响,有的老人还给我们写感谢信,让人心里特别温暖。”
现在王凯和很多在公益茶馆表演的曲艺演员都和老居民们变成了朋友,“我们还创建了一种‘专家群’的模式,就是‘专家和群众演员的集合’的简称,通过这种模式来让我们的相声创作接地气儿,同时也能帮助喜爱表演的居民走上他们向往的舞台,为社区居民进行演出。”
由王凯创作的音乐快板剧《儿子的烦恼》已经在社区各种活动的舞台上表演了10次,“我们这个剧里只有一个饰演儿子的演员是专业的,其余9个演员全部都是群众演群众,社区干部演社区干部,没想到演出效果却出奇的好”,王凯告诉记者,“这个寓教于乐、解决家庭矛盾的音乐快板剧几乎每次表演都能赢得满堂彩。不仅台下的观众看着自己的身边事儿被搬上舞台觉得亲切,这些‘业余’演员也特别享受表演中的乐趣。”
据介绍,今年公益茶馆除了定期的曲艺演出外,还将继续扩大公益演出的覆盖面,并将在社区兴办一些公益类的创作班和表演班,“全都是免费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体验到曲艺表演和创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