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业日益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业日益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本届博览会由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养老服务机构,以及全国200余家养老服务领域的品牌企业参展。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多,约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3亿,约占总人口的10.5%。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养老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高晓兵表示,养老服务业不仅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日益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与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相比,我国养老设施和服务还明显不足。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669.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30.3张,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平均水平。养老服务的巨大缺口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化解。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说,目前北京市300多万老年人中,政府托底保障的老年人还比较少,大多数老年人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点,需要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支撑。
高晓兵表示,中国政府将按照政府加强引导、监管和托底,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和竞争,市场配置资源,家庭和个人发挥基础作用的原则,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坚定不移地构建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一致,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老年人健康养老水平,确保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国际老龄联合会(IFA)国际关系部部长GregoryRossShaw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对全球的影响逐年增强,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赞助商和参展商,正迅速成为全球养老服务行业不容错过的盛会。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民政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提升对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为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提出,探索拓宽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并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各地也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市场建设。据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冯亚平介绍,“十三五”期间,民政部要重点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支持老年养护院、医养结合设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光荣院、农村敬老院等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