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吴中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达14.45万人,占总人口的22.88%,人口老龄化程度正逐年递增。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重要举措, 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任务, 更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必要条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吴中区养老服务工作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平稳有序推进。全区目前共建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6个,总床位5513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近40张。民办养老机构14个,床位3783张,护理型床位数2761张。吴中区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已建成居家养老管理中心1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85个,日间照料中心46个,助餐点55个,“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中心1个,基本构建起了“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工作现状
“医养融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近年来,吴中区主要通过三项举措,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全面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我们在全区所有公办养老机构建立了三级医疗救助体系。第一级是内设医务室,配备医护人员(兼职),负责院内老人的日常护理用药;第二级与社区医院签订协议,由社区医院负责普通疾病的诊治,并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医护指导,如甪直镇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从2010年开始与镇卫生院签订协议,院内老人突发急病,卫生院专科医生半小时内到达机构,及时诊断救治生病老人;第三级与大中型医院建立绿色通道,负责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融合的综合性养老机构,支持类似于吴中集团瑞颐养老社区这种有养老休闲、保健康复专业团队联合运营管理的模式,推动“医养融合”的发展。
二是社区(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层面的合作。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的有效对接,强化资源利用。“十二五”时期,吴中区共新建日间照料中心46个,每个中心内设医务室、康复室、心理咨询室、助餐室、棋牌室等功能设施。正常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专科医生每周定期至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保健咨询和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资料等医疗服务。
三是公共卫生领域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之间的契合。探索并推广虚拟养老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居家福”养老服务工程,构建由政府引导,以信息平台为依托,专业服务团队为支撑,社会广泛参与,覆盖城乡老年人的新型养老模式。成立吴中区居家福养老服务中心,建有基层服务站点42个,服务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街道,所有站点都可派专业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以家政便民、应急求助为主的养老服务。目前“居家福”已累计为全区5000多户8000多名老人提供服务6万多次。在吴中城区,居家福结合试点的“保姆式”医疗,定期为60周岁以上老人上门提供慢性病巡诊、建立健康档案的专业服务。同时,每年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三、几点建议
医养融合是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医养融合,有利于改变目前吴中区有养无医和有养少医、有医缺养、医养分离现状,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养服务需求。建议下一步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研究制定医养融合政策规划。民政、卫计、人社等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吴中实际,联合从政策层面上对推行医养融合进行顶层设计,编制和完善医养融合服务机构规划,打好“组合拳”,改变民政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为推进医养融合提供强力政策和制度保障。
第二,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要根据养老、医疗资源状况,多层次、多渠道合力推进医养融合,实现供给形式多样化。政府出资新建一批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等于一体的公办医养融合服务机构,重点满足失能半失能、经济困难老年群体医养需求,同时为社会力量参与医养融合提供示范。按每千名老年人口配备23张护理型床位的标准来设置相应的机构。建议国土、规划部门把此类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优先给予保障;对工业、商业用地改变为养老服务用途的,积极给予支持。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应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设立相应的内设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药品、医疗器械、康复器具等,聘请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护士,为入住养老机构内患者提供老年保健、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等服务。
第三,强化医疗养老资源整合利用。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鼓励乡镇卫生院依托现有医疗资源,开设老年病专科和老年病区,为辖区内的老年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未设医务室的养老机构和其他养老服务组织与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定期巡诊、上门服务等方式,满足养老机构内老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推广“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模式,抓好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和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鼓励在日间照料中心内开设护理站,为居家养老患者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护理、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等服务,注重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符合建设标准的,应当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推动实现“医养融合”。
第四,创新拓展医养融合服务内涵。医疗保健方面,针对入住老人患有疾病或突发疾病,要第一时间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服务。康复服务方面,要充分利用自身医疗设施资源和人才资源,为住养老开展康复评估、肢体康复、语言功能康复、慢性病康复等服务。同时,要加快医养融合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开发完善吴中区老年人信息管理综合平台,为老年人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实现医养融合服务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