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7月20日召开的陕西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获悉,近年来,陕西各级民政部门按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工作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陕西目前有60岁以上老人509.3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5%,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各市和各级民政部门把社会养老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一是居家养老服务从无到有,进展顺利。西安、宝鸡等市已在213个社区开展了居家养老工作,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为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二是社区养老通过试点已开始逐步推广。2007年,宝鸡市将社区养老纳入社养规划,每年投资200万元,新建10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服务中心57个。西安市莲湖区把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来抓,积极破解居家养老难题,目前已建立了“三级管理、两级服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服务模式。省民政厅正在推广他们的经验。三是机构养老扎实推进。陕西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理念,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目前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已达1047家。养老服务机构中有失能老人“爱心护理工程”基地32家,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四是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宝鸡市和西安市从2007年开始探索设置养老护理员公益性岗位,目前已招聘养老护理员384名,开展由政府埋单的养老服务。
陕西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格局。陕西从2008年开始,每年由省财政拨付2200万元,在10个市和杨凌示范区各新建一所床位在300——400张的公办或民办老年公寓。在乡镇敬老院建设上,省级已累计投入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6.9亿元,安排新建项目284个。从2007年开始到去年,省级福彩公益金每年安排1375万元,用于建设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同时,陕西还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兴办养老机构,目前已吸引资金4个多亿,兴办养老机构80余家。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