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老龄办工作纪实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吉安市地处江西省中部,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9%,又是一个典型的“未富先老”地区。近年来,吉安市老龄办积极担当好“勤务员、大孝子、排头兵”的角色,在服务大局中扎实推进,在改革创新中重点突破,在统筹兼顾中狠抓落实,全市老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有38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有86人荣获“全国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银龄行动先进个人”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自2008年以来吉安市老龄办连续被评为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注重沟通协调,当好全市养老保障的“勤务员”。市老龄办积极发挥“润滑剂”和“联络员”的作用,注重加强与各涉老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整合资源,使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全市老年人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一是打造了“养”的平台,让老人生活稳定。在养老保险方面,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9.6万人,社会化发放率和养老金当期支付率均达到100%,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950元;全市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分别达到11个;建立了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制度,并对失地农民参保实行养老保险费补助。在医疗保障方面,全市100%的社区都建立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的就医、保健、康复各方面的需求;县以上医疗机构对老年人普遍实行了“三免四减半”政策;出台了新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极大地缓解了城乡困难老人的医疗难问题;积极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新农合覆盖率100%;启动了“光明•微笑”工程,为1.8万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全市老年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85%。在社会救助方面,加大了对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力度,全市城乡低保对象中老年人占了1∕4,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5%。在老年维权方面,把老年法的宣传教育纳入了普法内容,全市建立老年法律援助中心65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400多个,并开通了快捷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撑起了法律保护伞。二是打造“乐”的平台,让老人陶冶情趣。健全了老年教育网络,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设有老年大学,广泛开展老年教育。加强了老年文体娱乐阵地建设,各新闻媒体都开设了老年文化专题栏目,让老年人展现才华,反映老年多彩生活。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经常组织开展老年文艺汇演、老年才艺表演和老年体育健身运动会,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更多的老年人走出扑克麻将摊,在健康快乐中安度晚年。全市先后有10多个节目和20多幅作品在全国老年文化艺术节活动中获奖。三是打造“为”的平台,让老人发挥余热。积极推进“银龄行动”,全市建立了“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老年人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关心教育下一代、维护社会治安、调解邻里纠纷,以及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参与科普教育培训方面,积极引导老年人继续贡献力量。

  注重创新发展,当好全市为老服务的“大孝子”。市老龄办把老年人当“父母”,积极为他们“鼓”与“呼”,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极强的《吉安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实施意见》,以此为推力,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和“静悄悄急行军”的精神,不断创新做法,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是着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政策扶持、税费减免、“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全市从试点到铺开、从社区到村落,仅一年多时间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多个,通过以点带面,两三年内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将在全市的城市社区普遍推行,30%以上的村依托老年协会、乡镇敬老院、村级老年活动室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基本实现老年人群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二是大力实施扶老护老服务。市老龄办积极与井冈山大学合作,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广泛实施“爱心扶老护老”工程,采取“1+2+5”的工作模式,即由1名社会工作者、2名社区志愿者、5名井冈山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组成,每年定期上门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和家政服务。三是全力进行老年优待服务。积极争取政府投入2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开通养老服务电子呼叫系统,免费为中心城区400多户“三无”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安装了“一键通”,使老人足不出居,求助时有人管,困难时有人帮,真正成为老人生活的“110”。争取财政支持,连续5年对72个农村老年人协会进行了重点资助帮扶,以点带面,引导全市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2000多个。争取财政每年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对1.8万多名90岁以上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100—200元的高龄补贴,保证了这一民生政策惠及到每一位适龄老人。

  注重自身建设,当好全市老龄战线的“排头兵”。市老龄办作为全市老龄工作的“领头羊”,切实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促进全市老龄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好头。一是完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3次发文,调整充实了老龄委成员,明确了市老龄办的机构、编制、经费,规定市老龄办设在市民政局,为正处级行政单位,内设1个综合科(正科级),在此影响下,全市13个县(市、区)老龄办,已有10个新设或升格为副科级行政或参公单位;并规定市、县财政分别按老年人口数每人每年0.5元、1元的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老龄工作经费和老龄事业专项经费。二是营造工作氛围。市老龄办把开展大调研、大宣传活动作为每年的例行工作,每年被各级报刊采用的宣传稿件都在200篇以上,并与吉安电视台、吉安晚报联合开辟了敬老专栏,宣传老年政策法规和敬老先进事迹,向社会印发老年宣传画册、尊老敬老倡议书3万余份。每年重阳节期间,市老龄办都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敬老活动,2009年组织市老年体协艺术团下到农村,与农村老人互动联谊;2010年组织100多位农村空巢老人到中心城区逛新城、看变化,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新成果;今年又组织市保育院的小朋友们到敬老院,开展“欢乐重阳•与爷爷奶奶一起过节”联欢活动,与老人们同台演出,老少同乐。这些活动的举办,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有效唤起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爱,扩大了社会对老龄工作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对老龄事业的关注。三是倾注工作激情。怀着对老年人的深厚感情,市老龄办每年都要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大走访,经常怀揣《民情日记》,带着《政策法规知识问答》,深入乡村,上门入户,认真倾听和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意见建议,实地指导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并对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和老年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了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基本信息台账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库。建立了信访维稳调处机制,每年都要热情接待、及时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各类涉老信访问题200多件次,针对老年人反映较为强烈的免费乘坐公交车、旅游、公厕等问题,先后多次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使问题得以较好解决。为方便和规范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全市统一明确在各自的行政中心窗口集中受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办结”,深受老年人的好评。
(来源:吉安市老龄办)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