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改革运行机制 创新服务方式 加快推进乡镇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发展
作者:   来源: 沭阳县民政局  2016-08-17

  ——沭阳县探索敬老院机制体制改革记实
  为进一步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制改革,2015年以来,沭阳县在不改变乡镇敬老院公办性质的体制下,加快推进敬老院管理体制、经营服务机制创新,着力将乡镇敬老院打造成投入主动多元化、养老服务专业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一、深化敬老院管理体制改革。2015年,沭阳县将沂涛、七雄2个乡镇(街道)敬老院确定为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行公办民营改革。在保持乡镇(街道)敬老院公办国有性质不变、政府投入不减少、养老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承包、租赁、联合经营三种形式,将乡镇(街道)敬老院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实行独立法人实体化社会化运营,面向社会老人提供集中照料、护理、康复、娱乐等有偿服务。
  二、创新乡镇敬老院运营机制。与此同时,对没有进行公办民营改革的乡镇(街道)敬老院,全部增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牌子,并于5月30日前全部完成法人登记;在满足区域五保 、“三无”老人需求的前提下,将闲置床位向社会开放,并转变五保供养经费保障模式,改由县财政专户按月直接拨付到乡镇(街道)敬老院;敬老院工作人员工资与服务对象人数、服务质量挂钩,采用系数法计算发放。随着敬老院运营机制的转变,有效增加了敬老院的自主权,激发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革探索实践仅5个月,敬老院床位使用率增长了13.35%。
  三、完善三级联动关爱照料服务机制。沭阳县在进一步完善分散供养五保对象“1+1+1”监护关爱照料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给合沭阳实际,创新建立了分散供养失能老人三级联动关爱照料服务制度,一是实施县级集中供养制度。通过委托第三方对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老人身体状况进行专业评估,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将全县失能五保老人全部集中到章集街道养老护理中心入住,实行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养老。二是推行镇级关爱监护制度。乡镇(街道)在为失能五保老人确定一名照料日常生活、环境卫生的监护人外,再安排一名镇村干部作为第二监护人,负责老人的住房用电安全、大病救助和定期走访以及节日慰问等,第二监护人每周上门服务不少于2次并对服务项目和内容进行现场记录。三是建立村级就医陪护制度。各村居(社区)负责安排专人,对生病就医的五保老人予以陪护和服务,着力提升失能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
  四、发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作用。今年4月,沭阳县通过公开招标,引进南京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一方面,利用社区、卫生、物业、家政等服务资源,以现代通讯、智能呼叫、物联网及电子商务为技术依托,为社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体检、精神关怀、法律维权等居家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乡镇敬老院的区域和资源优势,推动乡镇敬老院与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为区域内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提供供养、护理服务,为困难老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目前全县36家乡镇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与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对辖区范围内政府援助对象(即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中60周岁以上的失能老人、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中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低保标准2倍以内)中60周岁以上的失独老人)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并成立自己的服务团队,服务站点严格按照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标准建设,设定7类服务套餐,为派单老人每人每月提供不少于2个工时的居家养老实体服务,月服务达4000人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