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小越镇养老服务中心正在进行“公建民营”公开招标。据介绍,目前我区7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百官街道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营,章镇等3个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已竣工,还有2个养老中心已完成招投标,届时我区300名左右的五保老人将全部搬入新家。
这是区民政局在全力补齐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短板中的有力举措。针对养老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这一短板,区民政局坚持事业产业并举,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积极推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对政府主导建设的7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建成一家、推行一家”的原则,计划全部采用“公建民营”的模式来运行。同时积极引进创办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对外宣传招商,力争年内引进1-2家民办养老机构。
与此同时,该局坚持机构居家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充分发挥96345社区服务平台作用,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券使用,探索实施“智慧养老”,拓展为老服务内容,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坚持硬件软件同步推进,研究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和医养结合发展机制,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在社会救助方面,该局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救助不到位这一短板,巩固“救急难”试点成果,并将“救急难”工作纳入乡镇(街道)、村(居)网格化管理工作范畴,定期摸排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建立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报告和快速响应机制,实施主动救助;探索“支出型贫困”救助办法,解决因病返贫救助难题,实施精准救助;提升“救助信息平台”功能,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提高救助监督检查效率,实施公平救助。
“我们正在研究起草《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办法》,建立更加科学的收入核算办法。”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在探索实施以家庭收入和刚性支出的差额作为低保审批标准,进一步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切实缓解贫困家庭就医难和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