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短期居家护理服务 助离院归家病患有个顺畅过渡期
作者:   来源: 中国社会报  2016-08-26

  病患刚出院,若家中看护者还未做好长期照顾患者的准备,他们可申请短期看护服务,请专业居家护理人员上门照顾患者,为期两周。这项短期看护服务早在3年前,由新加坡卫生部率先在樟宜综合医院试行,并由德教太和观和职总保健合作社负责安排居家护理服务,包括个人护理、保健锻炼和协助日常活动。此服务目前已扩展至7家公共医院和8家社区医院。
  从2013年至2015年间,已有超过1800名出院病患受惠。由于反响热烈,短期看护服务今年开始由护联中心负责正式推广,今年前3个月已有400多人加入。据了解,约九成受惠者年龄在65岁以上,超过七成受惠者虽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有全职工作无法照顾他们。新加坡护联中心也透露,在两周服务结束后,有六成受惠家庭选择聘请女佣照顾病患;12%选择其他的居家和社区护理;另有约1%入住疗养院。其余病患在休养后无需任何长期护理。这个计划可支持病患和看护者从出院到回家有个顺畅过渡期,特别是那些在病患刚出院不久后的家庭,他们可利用这两周安排长期看护计划。这也可让医院空出床位,同时确保患者出院后能持续获得良好照顾。
  陈女士(47岁)受访时对短期看护服务大表赞赏。她的妹妹今年初中风后需卧床休养,并在今年4月申请了服务。陈女士说,妹妹平时独居,因此出院后便把她接过来一起住方便照料。“我完全没有看护经验,当时也没有帮手,希望能靠这个服务在这两周内喘一喘气,直到聘请的女佣抵新。”新加坡职总保健合作社为陈女士安排了一名居家护理人员上门服务,她的专业态度和悉心照料给陈女士留下深刻印象。
  陈女士说:“护理人员在妹妹出院那天到医院与我们汇合,做事很主动,每几个小时会帮妹妹翻身、观察排泄物,每天把妹妹喝水、吃药和进食的时间都记录下来,给我日后参考。”不过她认为,对毫无看护经验的家庭来说,两周似乎不太足够,“如果能有一个月的指导时间就更好。”新加坡护联中心表示,若有家庭在两周后仍需要额外协助,他们可要求延长服务时间,但这要视情况而定。看护者也可选择现有的居家护理服务。
  向来独居的郑玉凤(62岁),近年来身体健康大不如前,除了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她同时患有心肺疾病。一连串健康问题让她每天需要服用大量药物,光是每天早上就得吃18颗药丸,加上她视力不佳,吃药成了每天的挑战。郑玉凤说:“我眼睛看不清,没人帮我整理药物,有时多吃,有时没吃到,很无奈。”新加坡邱德拔医院医疗社工发现她的情况后,于2016年1月通知新加坡护联中心,后者随即联络宏茂桥家庭与社区服务中心,要求社工为郑玉凤提供援助。
  社工卓燕玲(29岁)受访时说,第一次到郑玉凤家里时,她的药物包散落一地。“她向我反映吃药的困难,也看不清楚药物名称,所以我帮她改装了药盒,比如盒上的不同卡通人物代表不同日子,让她容易辨认。”卓燕玲参与的是一项名为社区个案处理服务的试验计划,除了宏茂桥家庭与社区服务中心,圣安德烈乐龄服务——喜乐中心和曹氏基金华美中心也是参与计划的两大社区服务业者。
  新加坡护联中心去年开始与这三家业者合作,为社区年长病患、特别是有多重医疗需求的独居年长者提供援助。社工上门探访并了解年长病患的生活和居家情况后,再为他们联络适合的社区护理服务业者。
  卓燕玲说,社工主要是了解受惠者的生活情况,为他们制订护理计划,给予帮助与支持,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和社区护理业者“搭线”。“我们会让年长者知道社区里有哪些服务,比如我们联络了家护基金护士上门为郑女士处理一些医药方面的问题,还有帮她安排好看病的交通等。我们负责每个个案的时间介于半年至一年不等,一旦确定业者能长期提供服务,我们便算完成任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