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来势汹涌的“银发”浪潮,作为民生兜底的养老服务福利事业,已不能满足逐渐增长的社会需求。而同时,面向市场的新型养老产业刚刚起步,就显示出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日前,记者为了解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到主管部门和部分养老机构进行了采访。
在白云老年公寓,高龄老人们每天可以参加娱乐健身活动。
养老服务释放出强烈的市场信号
3月中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财政资金扶持、税费减免、土地使用、规划建设等方面制定措施,全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领域。市民政局社会科的柴林说,这是养老服务从社会福利事业走向市场,释放出的积极信号。
长期以来,养儿防老和政府兜底在我们的传统养老观念里占据着主导地位。政府也因势利导提出了在全社会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其中10%的社会化养老蕴藏着丰富的市场潜力,它既需政府引导,也需社会力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据了解,目前我市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30.9万人,按照“9073”养老服务格局和民政部每千名老人35张床位的要求,到“十三五”末,我市共需要养老床位1万张,但就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仅有机构养老床位约5000余张,至少存在5000张床位的缺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机构养老需求将出现大幅增长的现象。”柴林说。
事实上,养老机构的建设不仅是政府的“硬指标”,更是市场的“香饽饽”。近年来,随着民生保障的不断完善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告别了居家养老,主动选择机构养老,催生了市场新商机,“机构养老”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尤其是近几年,我市城乡养老机构建设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增长态势,目前全市已有住养型养老服务机构65所,其中公办机构50所,民办机构15所。以市老年公寓和县级福利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一批公办养老机构相继建成或即将投入使用。民办养老机构也得到较快发展,总投资7个亿的瑜园老年公寓第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民办公办皆应重视经济社会效益
在市区范围内,老牌民营养老机构晓庄老年公寓、白云老年公寓先后在西上庄、前进路设立了分部。市社会福利院的老年公寓也已投入使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三家主要养老机构都运营良好,并形成了自然分工。
“一般来说,我们晓庄老年公寓主要接收不能自理的老人,而白云老年公寓主要接收自理和半自理老人。”7月6日上午,在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山西底村,玉屏山百合老年护养院院长王建华介绍说。晓庄老年公寓成立9年来,以周到细致的养老护理服务在市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冬季入住率可达100%。受地理位置、经营场地和消防条件等限制,去年,他们经过多方协商,重新选址建起了这所以护理为主的养老院,并扩大了经营规模。
公办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的条件不可同日而语。王建华说,从资金上来讲,我们护养院的投资仅400万元,全部来自个人积蓄和亲友借款;从场地上来说,我们征用的山西底村废弃的小学校园,修葺改造后投入使用,巧妙地解决了建设用地和场地租金两项难题。这样的投入成本,与同等规模公办养老机构相比,尚不足十分之一。虽然硬件方面有些欠缺,但他们的护养服务却保持了较高水准。“我们的最低收费是每人每月800元,最高收费2500元,包括伙食、床位和护理费,基本可以达到一个护士照顾两个失能老人的服务水平。”她说,因为入住率较低,目前尚处于“微利”经营。
王建华的观点不仅说出了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的心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市民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养老机构到底是公办好,还是民办好?走市场化道路会不会削弱其公益保障功能?
当日,记者又来到了市社会福利院的老年公寓。这里的建筑宽敞明亮,水电暖一应俱全,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兼收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每人每月的最低收费在1300元,最高收费2700元。“我们是参照全省设定的收费标准,与民办养老机构相差并不多。”福利院办公室主任王建强说,老年公寓投资4000多万,目前是收不抵支,仍主要靠政府补贴。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前身是儿童福利院,老年公寓开设以来,现有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使老年公寓不能最大限度发挥经济社会效益。
王建强表示,老年公寓应尝试公建民营的发展模式,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对此,王建华也表示赞同,她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和奖励补贴的引导下,民营养老机构都在主动担负公益养老的社会责任,并不会削弱其保障功能。
调动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
以历经16年发展而颇具口碑的白云老年公寓为例,依托市场而建立的民营养老机构确有其可取之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寓里的老年人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心绪平稳,与人相处融洽,精神状态良好。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集聚了很多八九十岁的长寿老人,有的甚至是自建院以来即入住至今,已有15年的院龄。与此同时,白云同德医院的设立,也为我市民营养老机构探索推动医养融合模式,作出了积极尝试。
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将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运行机制,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民间资本使用独资、合资、股份制、PPP模式等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支持社会力量投资改造国有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机构。柴林补充说。
根据《实施意见》要求,从2016年开始,我市将每年至少完成社会力量投资改造10个闲置医院、学校、培训机构、楼堂馆所、疗养院等闲置国有资产,用于养老服务业;对公立的没有运营、没有机构编制或运营效果不好的养老机构,将按照管办分离的要求,通过公开招标,交由社会力量进行市场化运营,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接收政府保障对象,承担兜底功能;从明年开始,全市每年完成5个以上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到2020年,70%的公办养老机构要实现公建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