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床位吃不跑护工很难招 烟台民营养老院起飞有点难
作者:   来源: 水母网  2016-09-07

   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重阳节的临近再一次引起人们关注。截至2015年底,烟台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53.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约23.5%。数目庞大的老龄人口使得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然而调查发现,目前烟台养老机构的总量远“追不上”烟台老龄化的步伐,特别是民营养老机构,更面临“有床没人”、护工难招等诸多问题。
 
   公立机构更受“偏爱”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上半年,烟台养老机构总数达到251处,床位总数5.23万张。养老机构虽多,但实际上市区内的公立养老机构屈指可数。据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烟台市地区公办养老机构仅有13家,其中位于芝罘区的公立养老机构只有2家。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市民在选择养老机构时更倾向于公立养老机构,这就导致了数量极少的公立养老机构出现“一床难求”,而民营养老机构则“有床没人”的尴尬局面。
   环境绿化好、基础设施全、服务水平高是市民对公立养老院的普遍评价。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芝罘区社会福利院作为一家公立养老机构在有养老需求的市民眼中就非常“抢手。“现在我们福利院的老人分为政府免费供养与缴费机构代养两种。这些年代养的老人数量明显增加,院里300多个床位很早就住满了。有很多老年市民想入住,包括来自县市区的一些老年人,但基本上没有空出来的床位。”芝罘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赵剑冰对记者说,“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我们特地开办了老年大学,可以免费学剪纸、插花、京剧等等。一些兴趣爱好相投的老年人,也经常会自行聚到一起下棋、打麻将。”
   今年70岁的王大爷老伴去世多年,儿女也早已成家立业,他从今年年初就一直打电话咨询公立养老院,但是一直就是没有空闲出来的床位。
   相比之下,民营养老院基础设施简单、辐射范围较小,入住者基本上以附近居民为主。“我们院里一共有240左右个床位,现在入住了180多位老人,基本上都是附近的老年居民。” 芝罘区富昌老年公寓院长韩月娇说。据成立于1998年、烟台第一家民营养老机构夕阳红老年公寓院长刘万华告诉记者,虽也有一些从各县市区慕名而来的老年人,但院里180多位老人基本也来自于附近居民。
 
   护工短缺招工难
 
   前不久的招聘会上,养老机构护工岗位鲜有人问津,显得有些冷清。
   记者走访市区内多家养老机构发现,护工都是年纪均在30岁至40岁左右的女性,30岁以下的护工几乎没有,男护工更是“凤毛麟角”。“2009年养老院刚建立时,我们在护校招聘过一批刚毕业的学生。但是她们干了几个月之后就都辞职了。”提起招工,韩月娇有些无奈。“辞职的理由一是觉得护工的社会地位低,不好找对象,二是觉得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又脏又累’。但是这行业确实是一直存在人员紧缺的情况。”韩月娇介绍,目前院里的40几名护工基本是从县市区招聘上来的,“即使月薪4000元以上,还是鲜有人问津。”
   实事上,护工难招的问题也公立养老机构也存在。据赵剑冰介绍,目前芝罘区社会福利院的护工也有“院里护工留不住,有很多人干了几个月就不干了。想招人,护工岗位却又不太好招。”的现象。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6月27日,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意见》,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调整理顺公办养老机构的管理和运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鼓励民营资本引入养老产业。
   《意见》指出,烟台市将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管理运营机制改革创新,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资入股、收购、委托管理、公建民营等方式,建设和管理运营公办养老机构。 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为企业、社会组织或实现公办民营、公建民营。各县市区可保留部分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办公营,集中承担政府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职能。
   从今年起,市政府提高符合条件的民办和公办民营、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去年,政府给我们补贴了机构保险,为我们分担了不少的花费。”韩月娇说,“政府一直在关注养老问题,我们坚信养老产业的春天会到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