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复制敬老养老“武汉样本”需多元化参与
作者:   来源: 荆楚网  2016-09-08

  近日,一则《湖北武汉:探索公益敬老样本 “幸福食堂”惠及老人》的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为人子女者,或许都会关心这样的新闻,也希望有这样的“样本”出现在自己的身边。
  看完之后,确实很感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在这里体现的很到位。但同时就有了担心,担心这样的“幸福食堂”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长久,担心这样的“幸福事业”不能被大规模复制,担心老人会失去应有的笑脸,毕竟这样的例子并非没有。在我看来,想要消除这些担心,仅凭一己之力自然不行,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方面的社会力量必须都使出“洪荒之力”,形成多元化参与,方能让公益敬老之路走的更加长远。
  政府参与可以形成大数据式的政策支持。如今是大数据时代,政府的决策首先要筹谋的便是如何实现社会参与,将各种有用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制定出可以满足各方利益的政策。比如在实现公益敬老养老方面,政府可以拿出适当的补贴,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予做出贡献的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一些优惠,促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上来。
  企业参与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公益敬老的支出成本,并且可以将企业中的团队建设运用到这里来。实际上,一些企业将参与公益事业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要能够给他们搭建平台,他们很乐意出钱出力。最重要的是,类似于幸福食堂这种模式的养老项目,只有运用“公益的目的,商业的手段”才能走的越来越远。
  个人参与有多重含义。志愿者的参与属于个人参与,他们的参与可以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带动更多的人肩负起个人促进社会繁荣的义务。子女们的参与也属于个人参与,有了敬老平台不等于子女可以不回家,毕竟还没有哪种平台可以替代亲情。不论是哪种参与,都是让“幸福食堂”真正实现其幸福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共识必须达成。
  “只要形成公共意识、公共话题、公共参与机制,幸福食堂就可以复制、延续和发展。”为了大家共同的幸福,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