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怡年老龄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北奥会展有限公司、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联合发布2016北京养老产业蓝皮书《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报告以北京市为例,对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处于基础地位的居家养老做出全面剖析。报告指出,近年来国家和北京市密集出台了众多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准入日趋严格,配套愈发完善,扶持更加密集,监督管理权责也更加分明。未来的政策制定,需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同时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时间表和路径图,让基层有章可循。
报告指出,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居家养老一直处于基础性地位。可以说,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一个值得期待的全新领域,其需求潜力巨大但有待开发。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未来发展中,政府、企业/机构、社区、个人和家庭应进行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作用。
报告研究发现,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整体进展顺利,但部分项目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在实施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过程中,各区已初步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未来,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在制度设计上更加契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培育需求导向的专业居家养老服务市场,项目也需要在各区之间不断均衡,对于提供专业服务的商家需要强化支持。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协作。
报告强调,老年营养与膳食服务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基于系列实地调研,报告分析了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的用餐特征与老年餐需求,重点剖析了养老助餐服务的供给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老年膳食服务的未来发展模式及有关政策建议。
报告建议,美、德、法等国的适老改造实践表明,我国需要更新理念,尽快建立居家适老改造的社会化运营机制。居家适老改造的展开,涵盖建筑硬件改造、室内家具和老年辅具配置、以及智能化助老服务系统终端及布线的设计等多个方面。在适老化改造中,个体需求差异影响最大,同时与老年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的意愿、住宅建筑硬件等具体状况等也发挥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