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人们习惯提前为退休生活做好准备,在气候温暖的乡下买幢小屋,或攒下一笔可观的旅游费用。一般情况下,拿着1.2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300元)的退休工资,俄罗斯老人就可以在乡间别墅安享晚年。
不过,据俄媒体报道,俄边境的许多老人选择出售或出租房产,用这笔钱在中国租房或买房,定居下来。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他们的退休金在俄罗斯只够糊口,在中国边境城市却是一笔小小的财富,足以舒适度日。
5年前决定搬到中国生活时,瓦莲京娜·费奥多罗夫娜和彼得·科兹洛夫满心忐忑。亲朋好友都在俄罗斯,他们十分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异国他乡,能否学会一门新的外语。
但至少在当时,这似乎是他们摆脱贫困的唯一办法。75岁的费奥多罗夫娜每个月有6500卢布(约合人民币703元)退休金,科兹沃夫有8000卢布(约合人民币865元),但光是交公共事业费就需要4000卢布(约合人民币433元),还得购买日用品和药,饭费都所剩无几,衣服更是根本买不起,只能将就穿旧的。
相比之下,从中国回来的朋友显得衣食无忧,心满意足。“他们的退休金跟我们一样,但在中国1000元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甚至还有富余。”费奥多罗夫娜告诉俄罗斯记者,他们因此下定了决心。
夫妇俩留下了位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老房子,拿着变卖车库、汽车及亲戚资助和银行贷款所得的40万卢布来到中国,在黑河买了套两居室。新房子有65平方米,比他们过去的家大了一半,有卫生间和两个阳台。
公共事业缴费单每月或每年寄到邮箱一次。令老两口惊讶的是,与俄罗斯不同,“中国的公共事业费几乎不涨”。取暖费过去为每平方米70卢布,现在依旧如此。电话费和垃圾处理费是每年320卢布,上网费、电费也十分低廉。相比之下,在俄罗斯生活的成本要高得多。
更重要的是,新房子紧挨着他们过去在俄罗斯的老邻居。费奥多罗夫娜有20个朋友住在附近,整座城市有许多俄罗斯人,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是自己人”,他们互相帮助、交流信息。“我们预订大巴结伴出游,还没去过北京。我们不害怕与中国人接触,还跟他们交上了朋友。”她说。
据报道,西伯利亚和远东已有4万老人搬到中国长住,超过10万人在中国办理了临时居住签证;根据中国移民政策,如果一个城市的俄罗斯人数量超过一万,政府就会采取专门措施:简化不动产办理手续,播放俄语电视新闻,商店和公共交通同时使用中俄双语。
目前,已有10座中国城市实施了上述措施。由于靠近俄罗斯,哈尔滨、珲春和黑河最受俄退休老人青睐。该报称,许多俄罗斯人曾把毗邻中国视为麻烦,但对远东人来说,这似乎已成优势,过去因地处偏远、生活贫困而产生的沮丧,现在变成了庆幸:幸好旁边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