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老人老有颐养、病有所医,破解“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政府大胆创新,招标引进博州博冶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博冶中医医院来经营刚刚建成的博州社会福利中心。2014年11月18日,拥有300张床位的博冶康复养老中心开业,入住这里的老人可享受休闲娱乐、医疗护理、康复训练、中医养生、临终关怀等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走出了一条“医养结合”的养老新路。
那么,博冶康复养老中心探索出的“医养结合”这条养老新路对于全疆来说,又有着怎样的借鉴和启发呢?11月15日、16日,记者走进这里进行了探访——
医养结合破解难题 “博乐市的养老院我都看遍了,都只能解决老人的看护和衣食温饱问题,若得病了怎么办?”16日上午,家住博乐市的孙东奇老人告诉记者,“来到博冶康复养老中心时,看到这里有医生和护士,能养老又能看病,我和老伴就决定住这儿了!”
博冶康复养老中心设有护理部、彩超室、心电图室、康复训练室、医生办公室、药品配送中心等。另外,还设有棋牌室、阅览室、电影院、心理咨询室、法律咨询室等服务机构,室内外均设有老人康复、活动的区域。
记者发现,老人居住的房间像病房又不同于病房,说它像,是因为每间房门上都标有“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的名字;说它不像,是老人房间的墙壁上,点缀着一些艺术挂件,使房间充盈着“家”的氛围。
跟病房一样,每天都有医生查房,康复养老中心设有护理部,护士24小时值班,所有护士都受过正规教育、持证上岗。
去年冬天,张国英老人不小心把右腿摔骨折了。伤筋动骨100天,何况是老人。医院床位也紧张,不能老待在医院。于是,经人介绍,张国英出院后直接住进了博冶康复养老中心。经过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张国英老人能下地走动了,右腿已经康复。
博冶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冶康复养老中心党支部书记武静告诉记者:“ 医养结合 是对老人给予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没有生病时,作为 养老模式 ,由护理人员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一旦生病立刻进入 医疗模式 ,由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对老人进行治疗和专业护理,完全康复后再转入 养老模式 。服务模式的转换是根据老人的状态适时调整,不仅最大限度地方便老人,同时也让老人亲属放心省心。”
“医养结合”模式最适合失能、半失能和患有慢性病、多发病的老年人群。武静介绍,这些老人身体差,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得法,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15日晚上,巴孜儿老人突发脑梗,医生沙比拉·托合塔尔立即把老人送到博冶中医医院进行急救。老人因抢救及时,转危为安。老人的女儿比利说:“父母在这儿养老,我信得过!”
截至2013年底,博州总人口达49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5.5万多人,人口老龄化比例达到11.30%,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服务问题十分突出。
博州民政局业务科科长杨澎伟表示,博冶康复养老中心“医养结合”模式的建立,有效破解了“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老”的难题,实现了让老人老有颐养、病有良医的目标。
分类养老量身定制 “我去年得过脑梗,今年3月住进来时一点都不能动,经过几个月的按摩和针灸,现在可以坐起来了。”16日上午,正在接受医生推拿的安洪毅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该中心负责人贾玲介绍,中心专门给安洪毅量身定制了康复训练方案,采用中医针灸、推拿、艾灸、拔罐、刮痧等方法对老人的肢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如今8个月过去,安洪毅老人能够半自理了。
为提供精细化服务,中心为每位老人量身定制了养老、康复服务方案。记者看到,中心分为自理老人生活养护区、半自理老人老年护理区、失能老人特殊护理区。自理老人着重突出文化体育娱乐,失能半失能老人着重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
贾玲说,中心的目标就是通过“医养结合”让失能老人能够半自理,半失能老人能够变成完全自理老人,自理老人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生活得健康、快乐。
记者在博乐市见到了60多岁的哈拉老人,她正在家里带孙子。看到哈拉老人活动自如,谁能想得出一年半前她还躺在床上手脚都动不了的样子呢?老人告诉记者,一年半前她由于突发脑溢血导致车祸,从医院出来后就到了博冶康复养老中心,中心经常给她针灸、按摩、翻身、拍背、泡脚,并进行行走训练,过了大半年就恢复了。“真的特别感谢博冶康复养老中心,让我没躺在床上度过余生。”老人哽咽着说。
老年人的体质较弱,身体很容易出现一些小毛病,在普通寄养型养老院或者家庭养老中,这些小症状经常会被忽视,最终可能小病变大病。贾玲说,在博冶康复养老中心,医护人员会定期对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跟踪检查,并为每一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不仅按时按点给老人喂药、量血压,甚至食物禁忌都在每个老人的饭桌前写得清清楚楚。16日13时30分,记者走进食堂,看到钟汉南老人正在吃饭,她的饭桌上贴着红色纸条,建议她少吃低盐、低糖和高蛋白的食物,并详细标明了她过敏的食物。老人说:“通过养老中心给我量身定制 医康养 服务,我的健康状况比以前明显好多了!”
临终关怀填补空白 16日下午,当记者来到位于博冶康复养老中心4楼的临终关怀区时,看到护士阿拉曼古丽·卡曼正在给一位81岁的老人喂水。“老人已经不能咀嚼了,我们只能给她用鼻饲。”阿拉曼古丽说。
“我们在招人时,有的人一听说要给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服务,直接就走了。”负责博冶康复养老中心护理部工作的副院长谢晓春告诉记者,“干这个活儿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
对待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护理员每天早晨要给老人刷牙、洗脸等。谢晓春说:“护理员还得为老人擦洗身体,很多老人长期卧病在床,每隔两小时就给老人翻一次身,还要每天通过视频或微信跟老人的儿女们沟通……”
采访中记者看到,在临终关怀区走廊的两侧挂满了家属送来的锦旗。“看到护理员这么辛苦,很多老人的家属都会专门来送锦旗致谢。”谢晓春告诉记者,“有的老人脾气不好,但护理员都很理解老人,总是笑脸相迎,尤其是一些精神失常的老人,护理员总是耐心地安抚好他们的情绪。”
博冶康复养老中心对老人进行临终关怀,填补了博州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空白,减轻了家属的负担。截至目前,临终关怀区已送走了30个老人。
期盼支持打通“梗阻” “ 医养结合 必须要有医疗设备、无障碍设施等,近两年我们已投入2000多万元,这部分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开办补贴。”武静说。
根据2012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规定,对按标准建设并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用房自建并投入使用、床位达到100张以下的,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由当地财政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具体标准由各地自行确定)。床位达到100张(含)以上的,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由自治区财政给予每张床位5000元的开办补助(分三年补助)。租用房且租期5年(含)以上的,按照核定的床位数、补助标准,分5年给予补助。
“博冶康复养老中心属于公建民营 性质,既不是民办机构自建,也不是租用,按照现行政策,博冶康复养老中心还不能享受一次性开办补助。”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这样给武静解释。
“养老行业是微利行业,回报周期长。”杨澎伟建议,为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领域,自治区尽快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轻装上阵”,为老人提供稳定的、可持续的服务。
“这里的老人只能去医保定点机构看病买药,失智失能老人还得家属或护理人员专门送过去,老人来回奔波,特别麻烦!”武静建议,涉及健康养老的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打通“梗阻”,对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这样“医养结合”才有医保后盾。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樊勇表示,自治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相关实施意见正在制定中,预计不久就能出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