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8岁的高桂香老人平生第一次手拿剪刀,站在众人面前,为新开业的医院剪彩。她并非名人,怎么有如此殊荣?原来新开业的这家医院是甘井子区辛寨子养老中心护理院,而高桂香正是这家养老中心的养员,她有幸代表养老中心538位老人为他们自己的护理院剪彩。据了解,这家医院为全市首家养老机构创办的医养结合护理院。
动态 全市首家养老机构医疗护理院开张
11月18日9时,在牧城驿水库北岸的甘井子区辛寨子养老中心连体楼东侧一栋新装修的三层小楼前,98岁的高桂香老人与甘区民政局及辛寨子街道的领导一同为辛寨子养老中心护理院剪彩。
这是活至将近一个世纪老人的第一次所为,所以她感到无比荣耀,也无比激动。她用断续的话语说,“养老中心500多位老人,这回看病方便了……感谢党,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怀。 ”
走进护理院,金黄色地砖和雪白的墙面让这座新建的护理院显得格外干净。大厅北墙上呈弧形排列的8个红色大字“医养结合 健康港湾”格外显眼。里面不但有急诊、内外科,还有X光、B超等检查室……全职医护人员10余位。
护理院院长、今年71岁的王淑荣介绍,为了响应国家医养结合的号召,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以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甘井子区辛寨子养老中心今年又建成了养老中心护理院。护理院与养老中心楼体相邻,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编制病床50张,开设内科、外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等科室,并配有化验室、心电图室、超声室、X光室等辅助科室。可收治长期需要医疗护理的植物人、卧床患者、临终患者以及老年慢性病康复患者。由医护人员提供24小时医护服务。
护理院经过专业设计,全部为无障碍设施、安全转角,配有医用电梯、康复理疗器械、监控系统、呼叫系统、医用扶助把手,房间内宽敞舒适,通风采光良好,配有新型电动护理床、手动两翻式护理床、床头柜,每张护理床都具有起背功能、落腿抬腿功能、翻身功能、助便功能、洗头洗脚功能、输液功能、就餐功能,材质环保安全、设计合理。房间内均设有卫生间,卫生间内坐便、洗漱台、热水器等均为无障碍安全防滑设施。
王淑荣院长说,自己从2000年投资建成了辛寨子养老中心后,每年她都去国外考察,没时间赏景,而是必到每座城市的养老中心看一看……“我要让在养老中心生活的538位老人,体面地生活,获得老年人应有的尊严,要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里……”
现状 甘区老龄人口占比20% 扶养压力较大
甘井子区作为市内五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甘区全区户籍人口75.29万人,老年人口 15.6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84%,老年扶养比超过15%,解决甘区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一道难题。
据了解,目前甘区老龄化程度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差距较大,老年服务产业体量薄弱、链条不全、层次不高,与甘井子区宜居宜老的自然人文环境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提高养老公共服务手段和养老服务品质。
重视:养老问题上升至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
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因为它事关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正基于此,近年来,甘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养老问题,并将养老工作上升至区委区政府一项重点工作。
今年,区委书记宋诚上任不久,实地考察了辛寨子街道魅力社区项目场地,对于区民政局统筹运作,街道提供1100平方米场地,引进社会力量管理,开展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做法给予了肯定,并要求相关单位从老年人需求出发,按标准完成项目建设,切实为老年人办好事。针对人民日报《为养老插上“互联网+”翅膀》一文,10月12日他亲自批示:“深化学习研究,在我区的应用要有成效。 ”
日前召开的甘井子区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五年内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全覆盖”的工作任务。 10月10日,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养老工作。
在分管区长的带领下,区民政局等相关单位于10月24日至26日赴上海考察了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福苑长者照护之家、芷江西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开阔视野,提升工作品质。
努力 四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经建成
如何破解社会养老这道难题?甘区民政等部门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目前甘区已创建了“家庭自助”、“邻里互助”、“社区组织”、“专业服务”四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广了“三帮一”和“菜单式”志愿助老服务。设立许可养老机构67所,设置床位7397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7张。172所社区老年协会完成备案登记。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典型1“益互联”为甘区智慧养老插上翅膀
面对多数老年人愿意居家养老这一现实,甘区相关部门做出了有益探索。
兴华街道“益互联”为民服务综合体针对老城区人口老龄化严重现状(目前全街退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4.1%),专业打造现代化、智慧型为老服务体系,“暖阳情”应运而生。
“暖阳情”首期项目即针对街区大量居家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引进“援通助老”等市级专业化为老服务社会组织,面向辖区老年家庭设计运行了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暖阳情”通过智能化互联网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各类专业为老服务资源300余家,同时互联本地为老服务商户100余家,兴华辖区居家老年人随时轻轻“一键”按下家庭智能终端,即可24小时享受到助急、助医、助餐、助洁、助行等“十助”服务。目前,兴华街道已对高龄老人、肢体一二级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等480余户老年家庭免费或优惠安装智能终端设备,已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补贴15万余元。
比较传统居家养老服务,“暖阳情”以全街老年家庭信息大数据为基础,以智能化互联网服务平台为支撑,以辖区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服务方式更加智能、服务层次更加专业、服务内容更加精细、服务效率更加快捷、服务资费更加低廉、服务效果更加优质,率先为兴华老人实现“居家养老梦”。
2016年,甘区兴华、红旗、椒金山等街道开展了“益互联”智慧养老,到2017年将在全区14个街道全部展开。
典型2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进行顶层设计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甘区对社区养老服务将会惠及辖区每一位失能、孤寡和空巢老人。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要设有日间休息室、休闲娱乐室、图书学习室、健身康复室和厨房,已经成为社区老年人的“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和“老年餐桌”,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需要。目前甘区已建成57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今年初,甘区民政局拟定了《关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推进方案》和《甘井子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即在全区已有57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继续建设112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每所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主要功能是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网覆盖的信息管理、一门式的办事窗口。发挥服务补缺、连接、增能作用,引入社区最需要的服务项目,链接分散的服务资源和形成为老服务的信息集散地,做好社会养老工作。2016年又在5个街道建设了8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目标:2020年甘区所有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绿色通道
据了解,医养结合已成为社会养老的趋势。
甘区医养结合养老工作的目标是,到2020年,符合甘区区域服务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届时,甘区老人都会像高桂香老人一样能享受到贴心周到的医疗服务,满足他们看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