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将建设最大的老年社区。位于昌平区的北京市老年社区二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将能够提供一万张养老床位。这是11月22日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的。
配套建设老年大学
集中建设的老年社区一改以往养老院的“床位+食堂”模式,将配套建设医院、超市、老年大学、银行、邮局、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形成全方位的为老服务体系。
此外,“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还将其它地区选址,引导社会资本按照此种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投资建设大型老年社区。
目前,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已完工投用,北京市南城养老院建设工程已完成前期,怀柔、大兴、门头沟、延庆、朝阳、顺义等区县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新增养老床位约1.5万张。
北京进入老龄化社会加速期
资料显示,2010年底,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23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7%。“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加速期,预计年均增加17万老年人口。
到2015年,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0万,占户籍人口的23%;65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1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8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54万,占户籍人口的4%。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必将导致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
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
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处副处长王育玲介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正加快推进投融资改革,推进研究制定公平的准入机制、税费政策措施,着力破除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建设。
目前,北京市积极开展市政府投资支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试点,对嘉祥敬老院等6家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共给予市政府投资3116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9942万元,新增床位234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