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三管齐下着力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吉安市是著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全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6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9%。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在这个“未富先老”的地区,全市上下坚持对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会丢,对老年人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贡献不会忘,对老龄工作的重视支持程度不会降,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和落实各项政策不会松的“四个不会”原则,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发展,以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为重点,三管齐下,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1.从完善内容入手,提高养老保障的“舒适度”。全市注重发挥各涉老部门的作用,充分整合资源,使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老年人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一是打造“养”的平台,让老人生活稳定。养老保险方面,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9.6万人,社会化发放率和养老金当期支付率均达到100%,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950元;全市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分别达到11个;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失地农民保障工作指导意见,建立了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实施“绿色养老”工程,农村独女户、二女户家庭的养老保障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医疗保障方面,全市100%的社区都建立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的就医、保健、康复等各方面的需求;县以上医疗机构对老年人普遍实行了“三免四减半”政策;出台了新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极大地缓解了城乡困难老人的医疗难问题;积极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新农合覆盖率100%;启动了“光明•微笑”工程,为1.8万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全市老年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85%。社会救助方面,加大了对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力度,全市城乡低保对象中老年人占了1/4,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5%。老年维权方面,把老年法的宣传教育纳入了普法内容,全市建立老年法律援助中心65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400多个,并开通了快捷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撑起了法律保护伞。二是打造“乐”的平台,让老人陶冶情趣。健全了老年教育网络,市和各县(市、区)均设有老年大学,广泛开展老年教育。加强了老年文体娱乐阵地建设,各新闻媒体都开设了老年文化专题栏目,让老年人展现才华。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经常组织开展老年文艺汇演、老年才艺表演和老年体育健身运动会,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更多的老年人在健康快乐中安度晚年。全市先后有10多个节目和20多幅作品在全国老年文化艺术节活动中获奖。三是打造“为”的平台,让老人发挥余热。积极推进“银龄行动”,全市建立了“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老年人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关心教育下一代、维护社会治安、调解邻里纠纷,以及开展建言献策、科普教育培训等活动中,积极引导老年人贡献力量。我市李宗顺老人撰写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取得实效》一文,被省委书记苏荣批示“这是一位非常内行的专家,是一位事业心非常强的林业工作者。看法和意见科学适用,对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2.从创新发展入手,提高养老服务的“和谐度”。在开展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做法,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是着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2010年,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王萍批示:“居家养老,是另一种养老服务,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请民政局加强工作项目操作,提高标准,进行试点探索”。以此为推力,市政府迅速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实施意见》,全市采取政策扶持、税费减免、“以奖代补”的办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并采取多种方式,因地制宜、想方设法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的难题:一个,划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配备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社区利用划拨的房子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如吉州区太平桥社区把创天房地产开发公司划拨的600平方米售楼部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房;康居•帝景湾小区划拨给吉州区北门社区用房400平方米,社区将其改造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另一个,租用。即租用辖区内闲置资产用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吉州区古南镇街道保太巷社区请街道帮助协调,租用产权属于火头门社区的220平方米房产,用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再一个,改造。将辖区内现有闲置房产予以改造,使其适用居家养老服务。如青原区新圩镇炉下村、遂川县螺溪社区将辖区内原小学校舍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吉州区桃树下社区将原江西电线电缆总厂改制移交过来的500多平方米俱乐部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神助桥社区将改制企业原红声厂2000余平方米的医院进行装修,改造成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马铺前社区将原有三层办公用房重新规划,加盖第四楼,用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努力,全市自2010年以来,从试点到铺开、从城区到农村,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多个。未来几年,我市将通过以点带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市的城市社区普遍推行,在30%以上的农村依托老年人协会、乡镇敬老院、村级老年活动室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基本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二是大力实施扶老护老服务。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我市民政、老龄部门积极与井冈山大学合作,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依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广泛实施“爱心扶老护老”工程,采取“1+2+5”的工作模式,即由1名社会工作者、2名社区志愿者、5名井冈山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组成,每年定期上门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和家政服务,使养老服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三是全力开展老年优待服务。吉州区政府投入2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开通养老服务电子呼叫系统,免费为中心城区400多户“三无”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安装了“一键通”,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便捷的服务。市政府连续5年对72个农村老年人协会进行了重点资助帮扶,以点带面,引导全市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2000多个;财政每年还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对1.8万多名90岁以上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100—200元的高龄补贴,对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全部实行了免费乘坐公交车。这些惠民政策的实施,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而且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3.从自身建设入手,提高为老服务的“满意度”。为了提高涉老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市委、市政府非常注重对老龄部门的建设。一是夯实工作基础。市委、市政府曾先后4次专门发文,调整充实老龄委成员,明确市老龄办的机构、编制、经费。市老龄办为正处级行政单位,全市13个县(市、区)老龄办,已有11个新设或升格为副科级行政或参公单位。市政府还明确规定,市、县财政分别按当地老年人口数每人每年0.5元、1元的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老龄工作经费和老龄事业专项经费。同时,高起点规划建设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市委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土地规划,并先后两次主持召开项目规划评估会,在中心城区划拨土地110亩投入建设,总投资1.56亿元,今年底可竣工,中心的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提升我市的老年福利服务档次。二是营造工作氛围。近年来,全市免费向社会散发老年宣传画册、尊老敬老倡议书10余万份,在吉安电视台、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开辟了敬老专栏,宣传老年政策法规和敬老先进事迹。每年重阳节期间,市政府都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敬老活动,如2009年组织市老年体协艺术团下到农村,与农村老人互动联谊;2010年组织100多位农村空巢老人到中心城区逛新城、看变化;今年又组织市保育院的小朋友们到敬老院,开展“欢乐重阳•陪爷爷奶奶一起过节”联欢活动,与老人们同台演出。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唤起了社会公众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三是倾注工作激情。怀着对老年人的深厚感情,全市每年都要广泛开展大走访活动,组织工作组深入乡村,上门入户,认真倾听和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意见建议,实地指导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并对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了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基本信息台账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数据库。注重建立信访维稳调处机制,热情接待、及时办理各类涉老信访件,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反映较为强烈的免费乘坐公交车、旅游、免费如厕等问题,反复协调,妥善解决。为方便和规范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全市统一明确在各级行政中心窗口集中受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办结”,深受老年人的好评。
(来源:吉安市老龄办)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