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29日在福州举行的全国老龄宣传和“银龄行动”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目前,“银龄行动”逐步向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人数达到70余万人。
据介绍,“银龄行动”由全国老龄委于2009年发起组织,是老年知识分子志愿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从内容上看,“银龄行动”已由医疗卫生专项援助,扩展到文化、教育、农业等经济社会各领域全方位援助。
近年来,各地逐步探索并建立老年志愿者信息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激励制度,促进“银龄行动”向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老年志愿者入网登记人数近10万人。同时,“银龄行动”社会化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各地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参与、老龄办牵头、企业和社会组织运作的“银龄行动”工作模式。
基层老年群众组织是各地促进“银龄行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厦门推动老年志愿者队伍加入市志愿者联合会,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会员达2000多人。广西加大基层老年协会资金扶持力度,建立老年志愿助老服务队伍。大连组织协调各级老龄组织,建立了专家教授工作站。宁波积极扶持发展基层老年协会,在基层全面推开“银龄互助”活动,达到村村有老年志愿服务队伍。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银龄行动”在保障改善民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北京、河北等地将“银龄行动”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开展了“以老助老”居家养老服务活动。江西“银龄行动”的重点是服务“三农”,全省各级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61个,受惠农户2万多户,创效益1.92亿元。山西出台《关于建立银龄援农基地的意见》,新建4个省级援农基地。浙江在连续5年开展浙川“银龄行动”乐山援助项目的基础上,又在省内开展“银龄互助”活动,把志愿服务机制引入基层老年组织建设,参与协会达4000多个,参与的老年志愿者达5万多人。
吴玉韶表示,明年,各地老龄机构将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银龄行动”重点工作领域,努力推动“银龄行动”向基层纵深发展,并把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与“银龄行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银龄行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