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医疗、照料、康复“三合一”
作者:   来源: 成都日报  2016-12-07

  为残疾人撑起医疗与康复服务“保护伞”,成都高新区今年以推行“助残服务补贴制度”为切入点和重点,在开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工作基础上,强化残疾人康复服务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全力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医养康”养老助残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照料服务、康复服务充分整合,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康,服务中心功能多元化。
  近日,记者从高新区社会事业局获悉,明年高新区有望将此模式在全区推开,实现每个街道至少建一个“医养康”融合的服务点,这一先进模式的推进在中西部地区尚属首次。
  
  中西部地区率先试点:医疗照料康复三大功能并行
  
  位于桂溪街道大源片区,有这样一处与别处不同的养老助残中心,这里既有面向老人日常居住照料的养老服务室、日间照料室,又有面向病人和残疾人的中医馆、康复治疗室、心理疏导室,还有供他们娱乐活动的书画阅览室、文化活动室。这是高新区第一个试点的“医养康”融合服务中心,也是中西部率先实行该模式的试点项目,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全天候专业服务。
  今年,这个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由桂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办,在中西部地区率先融入“医养康”融合模式,自运营以来,中心已为辖区4781人次提供了全面基本医疗服务,为2063名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明年每个街道有望建起至少一个“医养康”康复中心
  
  “此举是为了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不同身体状况提供不同层次精准且全面服务。”据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今年以医疗为抓手,探索构建了“医养康”融合的助残服务模式,以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整合第三方服务机构资源,推动医疗服务、照料服务和康复服务有机融合。“在这种模式下,我们能够进一步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康,满足残疾人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 医养康 服务模式如今正在桂溪街道办事处试点,待条件成熟则将在全区推广。”相关负责人说,预计2017年能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有一个“医养康”融合模式的康复中心。
  
  打造网上服务平台:让养老助残服务走进家门
  

  目前,高新区已初步构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助残服务平台。成都高新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街道级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已建成6个。社区级日间照料中心已建成24个,今年将新增14个,到2017年将实现46个社区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新区范围内,每个街道都建立了自己的线上互联网养老助残服务平台,并将辖区内的失能老人和残疾人纳入到服务范围内。室内保洁、送餐服务、物品整理、衣物洗涤……各项居家服务可谓一应俱全,只要残疾人点击服务事项,系统自动连接到服务后台,确认时间,就可以等待服务人员主动“敲门”。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