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养老机构床位将翻一番。
在成都市的常住人口当中,就有近600位百岁及以上老人,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多,平均每年递增8.5%。
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还将增加42万人,达到244.8万人。
每百名成都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17.6人。而预计到2015年,成都市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44.8万。养老问题,成为每一个市民关心的话题。5年内,成都市养老机构床位有望翻一番,达到7.4万张。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站全覆盖,740余公顷用地将用于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建设。在昨日公布的《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一系列力举将同步推进。
成都高于全国 2015年老人将达244万人
截至2010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2.79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7.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35%。在成都市的常住人口当中,就有近600位百岁及以上老人,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多,平均每年递增8.5%。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还将增加42万人,达到244.8万人。
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已达195家,总床位数为3.5万多张,比2005年增加了两倍多。有意愿入住敬老院的农村“五保”老年人和城市“三无”老年人入住率达到100%。
“9073”格局 9成老年人居家养老
《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成都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区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
料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到户籍老年人口数的3%以上。
成都市将通过政府规划、政策扶持和社会投资的方式,鼓励社会组织投资建设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老年福利院、康护院、宁养院和老年公寓。按照我市老年人口中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力争到2015年全市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数3.8万张以上,使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到7.4万张以上。
新建养老机构每床位可获万元补贴
《规划》在财政补贴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对新建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将按照每张床位10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利用社区设施、自有资产改(扩)建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将按照新建(增)一张床位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这一补贴标准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到“十二五”末,乡镇(街道)老年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站全覆盖,村老年服务站覆盖面达到80%。
覆盖全成都 规划用地740余公顷
“成都在2011—2020年间将确立391处养老机构建设点位,规划面积覆盖全域成都,共计达到740.4公顷,各点位的规模预计不低于30张床位。”成都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康宁介绍说,对2013年底前确定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成都市将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
中心城区将利用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社区养老功能;二圈层区(县)将利用交通和医疗服务便利的优势,突出医养结合功能;三圈层县(市)将利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休闲养老功能。
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