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养老……你相关的这些大事 中央有了最新说法
作者: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1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会议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十分“高能”,房地产、养老等与你我息息相关的话题有明确定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发力重点也被圈定。
  记者注意到,从最新发布的会议要点来看,房地产占据很大篇幅。作为定调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中央在此次会议上掷地有声地提出: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会议强调,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房子不是用来炒的
 
  为何中央特别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过去一年房价暴涨和投资和投机需求过快释放有关系。
  首付贷、离婚买房等都已经成为2016年中国楼市的热词。
  近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946亿元,环比增加1433亿元,超出市场预期。其中,11月份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96亿元,成为贷款“主力军”。
  多家分析机构指出,1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增长,主要推手仍是房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另外,会议还特别强调: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不仅仅要关注货币、开发商和中介,地方政府也很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记者注意到,12月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细化了这一点。会议称: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注意!中央的期待是: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中央对于房地产的定调,专家纷纷点赞。
  华夏新供给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第十二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限购限贷政策过去屡次出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经济低迷、房地产市场不振,就取消限购限贷,甚至地方政府出台补贴、加强贷款等支持措施来使房地产市场升温。因此,房地产市场相关的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
  “要解决问题,实现房地产的稳健发展,一方面要三四线城市继续去库存,一方面一二线城市要抑制投资投机,这从根本上也是要求完善长效机制。”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只有机制完善了,去库存、抑制投机、因城施策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2017年会怎样?中金研报认为,预计2017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多元化,9月底以来一二线城市推出的因城施策的房地产政策2017年还会继续,但是在抑制需求的措施之外,也会加快研究房地产税和住宅建设用地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的制度安排,逐步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
 
  明年经济怎么干?
 
  不出意料,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是明年的搭配。
  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汪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
  我估计明年货币信贷政策会略有收紧,但不会大幅转向,同时在稳增长上会更多依靠财政政策发力。
  对于财政政策,如何理解更加积极有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这意味着在财政安排方面,规模要更大,容忍的赤字可能会更多,可能超过3%。建议要容忍更多的赤字,政府的债务会更多,债务融资规模更大。
  华泰证券研报还预计2017 年准财政手段仍然是解决资金端缺口、需求侧托底的重要途径,明年继续看好PPP、专项金融债、产业引导 基金等准财政政策发力。
  货币政策就要复杂一些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对记者分析,货币政策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需要根据新时期要求适时调整,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性推进。
  在刘元春看来,在当前信贷加基建的传统增长模式稳定经济,市场内生动能不足的大环境下,信贷的快速收缩对于稳增长会产生一定的损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为了刺激增长,防止信用风险上升需要进一步扩大信贷供给。
  “因此,未来一方面需要保持适度稳定流动性供给,通过适度的流动性供给,防止杠杆的反弹和累积,稳定保持现有基建等顺利开展,稳定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适度稳定供给流动性的时候,必须保证供给渠道的透明性,引导市场主体进行长远规划,防止人为的短期流动性供给冲击。”刘元春说。
 
  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强调,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汪涛认为,在今年经济增速企稳的背景下,稳增长的压力稍微缓解,明年宏观政策会更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在汪涛看来,虽然最近增长企稳,但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杠杆率扩张的速度及其日渐减弱的效力。近年来流向房地产和产能过剩的工业企业等非生产性部门的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效率低下的国企和“僵尸”企业占用金融资源的比例也偏大。
  赵锡军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去年中央将“三去一降一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在去产能方面做得较好,明年可能会重点推进去杠杆。
  “不仅仅是要去杠杆,要把杠杆断裂的风险放在第一位。明年有可能会出现杠杆断裂,或者说引发杠杆断裂的因素会更多,要密切关注。”赵锡军说。
 
  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民生领域始终本届政府的重中之重。会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改什么?怎么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后发现:
  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正式印发,这被称为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公布,标志着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近4000万“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体制外”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2015年8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印发,明确划定了养老金投资方向。
  记者还获悉,截至今年年底,养老金的投资运营托管机构、证券投资管理机构名单已经公布,首批委托养老金投资运营的省份的基金归集工作已经在快速推进,首批将有约4000亿元资金规模用于投资运营。
  另外,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尹蔚民已经为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给出了时间表,2016年向社会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公布5年后正式实施。
  就在2016年11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出席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32届全球大会世界社会保障峰会时介绍,将适时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明年应当能够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中央统筹基础养老金动作会加快,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步伐也会加快。
  还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下一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重点是落在两个部分:
  一是目前的养老保险账户采取的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这个模式将何去何从。
  二是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如何来实现,因为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到哪个层次,就意味着哪个层次的政府财政负责兜底,全国统筹后意味着中央财政兜底,担心会出现一些地方在收缴过程中出现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现在也有建议养老金采取垂直管理的方式,以避免出现全国统筹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