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托幼服务的建议
作者:   来源: 上海统一战线  2016-12-23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依法正式实施后可能会遭遇生育高峰,给医疗资源、托幼设施等带来巨大压力。因此,“一老一小”问题必将成为上海市公共服务的主要对象,需要将居家养老服务和托幼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以社区整体规划为依托,鼓励互联网+企业进行社会服务资源高效配置,培育社会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和逐步完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
  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将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但是,目前上海市的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两大块都处于优质服务人员匮乏、设施配备不足或设施利用不充分等多种问题。既然上海市新老社区都需要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为了提升这些房屋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提倡“快乐”养老服务,应当在建设新社区和改造旧社区过程中推广“养老设施和托幼机构邻居计划”,也就是将托幼机构建在养老设施旁边。可以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将养老设施和托幼设施相结合成立老小看护一体化机构,例如德国的“隔代人日托所”和美国的“跨代学习中心”等都有成熟的经营模式,既给老人带来活力和被需要感,也发挥老人的余热给孩子更多关爱;另一种是养老机构与托幼机构的邻居固定互访模式,老人定时去托幼机构和孩子们共处,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们各自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等,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有成熟模式。上海市可根据不同社区的人员构成状况来选取不同模式。
  此外,养老服务和托幼服务既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更需要他们具备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服务质量和设施利用效率。但是,目前上海市社会服务者的质量参差不齐,又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来评价和认证他们的质量,并且信息极度不透明,包括执业者的背景、价格和客户评价等,导致一方面优质社会服务资源匮乏,另一方面社会服务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因此,应当鼓励互联网+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开展智慧社区特别是社区公共服务的“智慧化”建设,搭建各种社会服务资源到家或者到社区服务的平台,并且建立透明的价格体系和完整的评价体系,让工作中的子女对于养老、父母对于托幼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充分知情,让老人们可以通过“智慧社区”更便利地使用不同资源,既有利于各种社会服务水平的整体性提升,也有利于提升养老和托幼服务相结合模式的社会公信力。
  除了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也为志愿服务开辟了新领域,推动着虚拟社区、朋友圈的兴起,让“人人可公益”“志愿服务定制化”成为可能,有利于虚拟社区和实体社区相结合,有利于志愿者开拓渠道参与养老与托幼专业服务,有利于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和托幼服务相结合模式在理念和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发展。
  建立与完善生育支持、婴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和老年人健康等相结合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既是上海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而有机结合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托幼服务就是这一支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
  1、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在新建社区或改造旧社区过程中推广“养老设施和托幼机构邻居计划”,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实现隔代共处,尽享天伦之乐的局面。新建小区一般老年人比例相对较低、婴幼儿比重相对较高,可以参考德国的“隔代人日托所”模式,提高设施和场地的利用效率;老旧小区的老年人比重更高,在改造过程中可参考类似日本的“邻居固定互访模式”。并且,针对老幼的设施可以与社区图书馆、社区艺术中心等结合在一起,促进社区老中青结合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2、采用“政府搭台、社区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鼓励互联网+进入养老托幼服务领域,促进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智慧社区平台应当采用各社区与跨社区相结合的形式,各社区平台有利于社区内部成员相互交流和形成互助机制,跨社区平台有利于进行社会服务订制和购买等,能够促进社会服务资源高效多机构配置,并凭借该平台建立透明的价格体系和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3、在政府指导和社区支持下,建立与完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鼓励和帮助年轻人从成立家庭起就为家庭的发展和家庭成员的未来做出理性预备,通过扩大社区养老和托幼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其质量,通过各种社区组织的家庭音乐会、家庭图书交流会等形式,促进家庭这一最小社会单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