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的日本,是文明、先进的代名词,2017年的今天,除了日本汽车在中国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之外,其他手机、家电等传统优势行业已全面推出中国市场,部分轻工业品因几个便宜质量也还不错甚至反攻到了日本本土。
分析日本,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大的国家,同时日本又是资源最贫瘠的国家,石油、金属矿、木材要什么没什么,更悲催的是日本还是地震频发的国家,条件稍好的家庭都设有避难所,就像厨房、厕所一样必不可少,此时我似乎理解了日本的侵略性,就好像饥荒的灾民随时可能袭击路人一样。
如此条件的日本,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拦路抢劫,这个已经被美国人的链子锁得紧紧的。第二条路、吃得苦中苦,比别人更努力。可以说日本也一直奋斗在这条路上,日本的吃苦、加班精神是世界闻名的,过劳死、不堪压力自杀者,司空见惯,禀赋不如其他国家,就要求你跑的更快,别人在走的时候,你要跑,别人跑的时候你要骑着摩托车,别人花钱买你雅马哈摩托车的时候,你必须造出省油的汽车,应该说日本的创新动力是最强的、压力最大的,吃不饱饭的人才能知道哪种野草最有营养,但是现在中国人、韩国人都造出了像样的汽车,可以说更你跑的一样快了!
是日本人懈怠了吗?我看没有,日本的老龄化就是一个佐证,不知疲倦奔跑的日本人只能勉强维持生存,没有余力去哺育下一代,一个如此有创新压力的民族都无法实现技术突破,无法比别人跑的更快,判了死刑的犯人都无法打破牢房的屋顶,更别说中国这样只是拘留15天的了,说明牢房暂时是足够坚固的,可以说,日本人已经触摸到了世界先进科技的屋顶,而且已经摸了近二十年了,始终无法掀开屋顶,中国跳一跳也将摸到天花板。
反观中国企业的模式,大多是技术人才国外进口,中国人依靠出卖劳力、资源来生产产品,同时逐步消化技术,最后把洋专家一脚踢开,节省大量技术经费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中国又是一个没有实际专利保护权的国家,别人可以随便COPY你的模式,理论上说,你有13亿的对手,随时准备复制你的模式,挖走你的技工,以前的可以通过资本的积累去买更高的技术,别人吃火腿肠,你造火腿肠,别人学你造火腿肠,你已经买到了造电视的说明书,别人学你造电视的时候,你已经连技术带厂房买下了沃尔沃,等到你背后大群的追赶着也都造出了汽车的时候,价格还比你低,这时候你急了,你又带着大把的钱到国外去买技术,但是师傅20年前造汽车,现在也还在造汽车,现在师傅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你只有更努力,只睡6小时,但是别人睡4小时,你只能眼睁睁看着会造汽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价格越来越便宜,最后关掉厂子,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