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可行路径
作者: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7-01-12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对策的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这一讲话把养老事业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是指导国家养老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养老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养老,既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挑战,也是难得的改革机遇。解决养老问题,关键之一在于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社会应该为养老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产品,让养老服务消费者在市场上有更多的选择,让养老服务成为一种对生命负责的质优价廉的特殊产品。
  在这方面,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正在进行创新性的艰辛探索。五年前发轫于北京的民间公益组织“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以下简称十方缘)即是其中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引起人们关注。十方缘以爱与陪伴、精神慰藉为宗旨,专注于老人的心灵呵护,探索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为标准、以民间公益组织为载体,为高龄、重症、临终老人提供高品质心灵呵护服务的模式,体现了政府支持、民间运营、社会参与、公益服务相结合的优势,为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一、倡行爱与陪伴孝道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习主席多次提出:“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十方缘遵行这一号召,倡导和力行爱与陪伴的基本文化理念,具有新时期孝道文化的鲜明特点。
  由于三十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家庭出现小型化和少子化,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而老龄化趋势却发展迅猛,引起了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和焦虑。一方面,家庭养老依然是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归宿,养老负担成为很多家庭不堪承受之重;另一方面,人们对当今社会孝道文化的缺失深表忧虑。我国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形成符合新时期特点的孝道文化。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能够得到必要的保障。对于大部分高龄、重症、临终老人而言,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不是物质供养与医疗救治,而是孤独的困扰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属于精神和心灵层面的需求,唯有通过爱与陪伴才能得到缓解或满足。对于子女和老人的其他家属而言,爱与陪伴并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物质和金钱,只需要用心和花时间就能得到实现。爱与陪伴,简单易行,好学好用,是我国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新时期赡养老人尽孝道的可行方式。而且,用爱与陪伴尽孝道的方式,也是一种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付出爱与收获爱、彼此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双向连接、共同受益的尽孝方式。通过爱与陪伴,老年人可从中增强面对衰老病亡的精神力量,年轻人可从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正确方向。而这些,正是今天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欠缺的。正如习主席指出的:“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人们注意到,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这种陪伴者与被陪伴者双向受益的爱与陪伴文化,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义工、老人及其家属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二、以老人心灵呵护为着力点,填补养老服务市场供给侧的空白
  
  习主席关注养老工作的特点,指出“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改善,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就越强烈。人到老年,尤其是到了高龄、重症、临终阶段,身体和精神都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是真正的弱势群体。这些老人渴望得到爱与陪伴,得到真诚、专业的心灵呵护服务,藉以减轻可能遇到的孤独困扰、疾病折磨和死亡恐惧,能够在欣慰、平静、祥和的状态中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这或许也是社会能够给予他们的最后的人文关怀和福利,需要得到必要的重视。
  我们有必要扭转养老服务中重物质供养、轻精神慰藉的倾向,抓紧抓好老人心灵呵护服务这一环节,填补养老服务产品供应链的不足。这不单是老人的殷切期盼,也是国家走向高层次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而且能够提供这种服务。
  在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中,日常生活护理、医疗和康复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商业模式加以解决。而临终老人对于心灵呵护需求的满足,市场化手段一般难以奏效。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由于大多数人都有宗教信仰,临终老人的心灵呵护往往通过教堂、寺院和宗教教职人员等宗教途径来解决。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大部分人群并没有宗教信仰,因此,临终老人的心灵呵护不可能照搬国外经验,只能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道路。
  目前在我国养老服务市场上,除了少数有宗教信仰的人群能够通过宗教机构和人员获得精神慰藉的服务之外,对于绝大部分老年人而言,心灵呵护服务几乎是可欲而不可得的奢侈品,老人及其家属往往很难从社会上获得这种精神慰藉,市场的实际需求巨大。习主席在2014年元旦前夕视察北京四季青敬老院时曾说:“我国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十方缘是为满足临终老人的特殊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他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为没有宗教信仰的老人提供心灵呵护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填补了我国老人心灵呵护服务的市场空白,对于全面改善和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品质、丰富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不求大而全,致力于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方向
  
  习主席对养老工作关注入微,他强调:“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多方面的,市场很大,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专长,协同配合,优化配置,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比如,家政和护理公司可以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护服务,医院和各类医疗机构可以为老人提供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等等。而十方缘一直以来专注于为总量不可忽视的临终老人提供专业的心灵呵护服务。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十方缘不求大而全,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始终保持老人心灵呵护服务的稳定品质。一般认为,养老服务属于人员密集、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但十方缘注重服务理念与服务技能的研发,形成了一套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在养老服务行业是不多见的。十方缘的专业化服务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是专业的老人心灵呵护理念与技能的培训教材体系。通过数以万计的服务案例和实践,十方缘总结和提炼出一套适合于为没有宗教信仰的老人提供爱与陪伴、心灵呵护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已经出版了《爱与陪伴——老人心灵呵护服务理论与实务》教科书、《爱与陪伴——老人心灵呵护服务义工行为规范》漫画书以及《爱与陪伴案例集》等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专业培训教材。顺应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十方缘还研发出一套适合手机阅读和网络学习的老人心灵呵护服务技能培训的微课、视频、音频等。
  二是专业的老人心灵呵护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十方缘注重服务过程的管理,强化服务规范和流程,通过ISO9001国际服务质量认证,确保服务品质的可控性、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专业的老人心灵呵护服务人才的招募、培训与管理体系。养老服务行业普遍存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技能熟练程度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十方缘通过多年实践研发出一套员工与义工招募、技术技能培训、人才后续管理与继续教育的行之有效的专业人才管理方式。比如,根据员工与义工的技术技能熟练程度确定服务星级,关注老人心灵呵护师的继续教育和成长,确保老人心灵呵护从业者技能和品行的持续改善。
  四是专业的老人心灵呵护公益组织运营管理模式。公益组织利用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同样需要高效率和高产出。十方缘借鉴跨国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老人心灵呵护公益组织的实际需要,形成一套简便、高效、操作性强、能复制的运营管理模式。
  
  四、坚持民间公益服务,把对老人的心灵呵护送进普通家庭
  
  习主席在谈到养老工作时强调:“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挥有关社会组织作用,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服务网络是由在全国各地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老人心灵呵护中心和进行老人心灵呵护服务的小组构成,每个团队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开展老人心灵呵护服务的民间公益组织。坚持承诺“双免”,即免费培训专业义工、免费服务临终老人,通过民间公益组织的形式,解决临终老人心灵呵护服务需求。
  这种民间公益组织的模式,有利于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义工同心灵呵护的服务对象——临终老人之间快速建立情感连接,通过爱与陪伴实现心灵呵护服务目标。实践证明,这或许是能为临终老人提供心灵呵护服务效益最高、资源最省的方式。
  公益性的民间组织有益于吸引和调动最广泛的义工和志愿者资源。一方面,可以为更多的老人提供专业的心灵呵护服务;另一方面,义工和志愿者通过公益服务学习和掌握了老人心灵呵护的技能,并将这些技能带回自己的家庭,做好自己的父母和家人的心灵呵护工作,从而惠及每一个家庭,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通过五年的运营发展,十方缘服务网络已遍及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和地区,每年服务的老人超过一万人次。
  
  五、依靠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激活、组织社会养老资源
  
  习主席在谈到养老工作时明确要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养老事业是一个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有政府的主导、扶植和监督,也要有社会各界及全民的投入与奉献,各司其职,合力公举。作为合法的民间公益组织,十方缘各地的工作团队坚持遵循法纪,在现行体制下创造性地开展临终老人心灵呵护服务。
  十方缘的各项活动自觉置于政府主导和监督之下,还在条件成熟时成立了基层党支部。比如,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的党支部不仅在内部发挥核心作用,还服务于中心办公室周边一百多家中小企业的党员,引导党员、干部参与“老人心灵呵护服务进社区”的公益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为社会公益机构开展支部活动提供了新经验。
  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尝试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向十方缘购买老人心灵呵护服务,支持、督导这一养老事业的发展。比如,北京市社建办、民政局近年来一直采购北京十方缘的老人心灵呵护服务,该中心被评定为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示范项目。
  十方缘的临终老人心灵呵护公益活动,带动了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这项充满爱和正能量的活动中来,用爱与陪伴为老人服务。目前,全国有两万多名义工参与到十方缘组织的老人心灵呵护活动,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教师、公务员、学生、企业家、公司职员、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等各界人士,形成一道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爱与陪伴文化的靓丽风景。尤为可喜的是,有众多企业通过捐赠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参与到十方缘组织的老人心灵呵护公益服务,推动他们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由民间组织运作、政府支持并采购服务、社会大众和企业踊跃参与的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服务模式,开创了养老服务供给侧的一种新形式,也有益于促进全社会爱老敬老、公益服务良好风尚的形成。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倡行敬老孝亲的孝道文化是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十方缘这样的民间公益组织,力行用爱与陪伴为老人提供心灵呵护服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其精神诚堪嘉许,其经验值得借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