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切实抓好10项14件实事中,第六件是新增养老服务床位2万张。
推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每个老年人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我们建设全面小康应有之意。
据统计,到2015年末,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80多万,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比例的18%。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
发展好养老服务业,就要做好医养融合。我们请来三位代表和委员,就如何加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融合发展进行交流。
开展医养融合试点
我省从1996年开始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全省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1183万,80岁及以上老年人144万,失能老年人200多万,城乡老年空巢家庭分别达到60%和55%以上。
2013年以后,全省医养结合开始探索。我省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的养老服务床位要达到35万张,其中护理型的床位不少于30%。
同时,我省开展试点示范,探索湖南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分为机构融合型、社区嵌入型、居家服务型模式。”陈慈英介绍,我们还注重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医养结合项目,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
肖余胜表示,永州已开始试点农村养老机构,依托乡镇卫生院与农村敬老院合作,设立医疗点服务老年人。从去年开始,通过公益创投形式,建立为老年人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
“我们在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方面都有探索。”刘春花表示,开发了APP,家属可通过APP随时了解老人生活的情况,还能追踪定位。建立了由护理师、营养师、康复师加心理咨询师的服务队伍,满足老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护理人才急缺为最大难题
医养融合后,老人能享受到怎样的好处?目前融合面临哪些困境。
满足了老人养老在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多元需求,有利于老人康养恢复,也有利于整个养老机构的规范、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肖余胜介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融合发展后,老人能享受到更专业的服务,幸福感增强。”
陈慈英表示,医养融合发展关键的问题在于供需,老人有不同的个性化养老需求。医养融合后,对那些需要去机构养老,如老年痴呆、失能的老人,能享受到之前养老机构不能提供的服务。
肖余胜说:“在实际中,有四个问题非常突出:设施不配套、医疗资源难介入、部门缺乏联合推动、缺钱和人才。”
医养融合需要最基本的平台,基础设施如护理床位还是要的;政策层面,去年省政府已经发文允许医疗机构进入,但如何具体操作,没有细则;老年护理保险的问题,长期护理费用很贵,这部分钱该如何解决?
“钱从哪里来?护理费用很高,请护工得150元一天,加上吃住,差不多要200块钱一天。”刘春花表示,另外,公办和民办机构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和机制,报销门类和比例应统一。
陈慈英指出,各个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医养结合是一举多得的,解决了就医、不占医院床位、减少医保负担等多个问题。此外,如何解决农村大量空巢老人纳入医养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他山之石值得学习借鉴
“青岛经验值得学习,他们解决了几个根本性的问题。”肖余胜表示,利用其比较特殊的资源优势:在海边、气候好、环境好,政府规划早、起步早,发展得比较好。
青岛政府在顶层设计上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引导康养产业的发展,包括医养融合这一块;在护理难题上,他们也开始行动。财政、医保、其他部门拿钱,成立了基金、保险,不管是公办、民办都可以享受这个保险政策。
肖余胜还介绍,广东的经验也值得借鉴,他们直接给“老医院”(福利中心)通过了医疗机构审批,办养老的同时也可办医,这样医疗资源就能进入养老机构,解决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陈慈英表示,“北京上海江苏一些地方做得不错,他们打通了这个医保的壁垒。在养老医院里,设立护理医院;在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就设立医务室;综合医院则在养老院开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门诊。”
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兴产业
医养融合给老年人带来的好处众多,湖南该如何推进医养结合?
陈慈英表示,省里要完善一些政策措施、一些规划体系,真正地形成一个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
要做好医疗服务如何嵌入到居家养老中、社区的医疗机构如何与社区养老机构相结合、如何把机构养老包括敬老院切实地办好。
“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把医养融合作为一个产业来打造。”肖余胜说,要专门出台一个关于发展医养融合的专项规划,要解决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政策上的阻碍。
他还认为,在推行医养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布点分布,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陈慈英表示,可以设立家庭医师、专家门诊,来解决居家养老的医疗问题;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解决需要上门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问题。
部门之间要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医养融合,要开通护理保险、学校要加大培养护理人才,政府加大投入购买社会服务等。
“首先要走出医养两张皮的认识误区,医养一定要紧密地融合;要大力扶持民营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在医保进民营养老机构定点方面要一视同仁,甚至要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方便。”刘春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