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王快镇孔桥村志愿者张艳敏为70岁老人张桂芹送来了新鲜的蔬菜。“电视打不开、提水、买东西,我都叫小敏帮忙,她就像我亲闺女一样。”张桂芹说。
记者了解到,邢台市开发区建立了计划生育居家养老制度,已形成114支志愿服务队伍,给力老人的晚年幸福。
114个村(居)拥有志愿服务队
邢台市开发区现有常住人口20.07万人,仅老年人就达27848人,占人口比例高达14 %。
为了能够给辖区困难老人提供舒适的志愿服务,让他们在自家就能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区计生卫生局在2015年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活动项目,为孤寡、特困、残疾老人提供生活、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服务。
“我们的居家养老志愿服务设立了精神慰藉、医疗保健、家电维修、义务理发、法律援助、老年人权益咨询、文化娱乐等114个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分队,区计生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卢冰介绍说,全区6个镇办的114个村居均已成立志愿服务站,由村干部、计生专干、党员等组成的志愿者负责提供服务。
为了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开展,各镇办组织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定期对计生家庭老人的满意度进行抽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计生老人的满意度,建立志愿者村医生、居家养老村干部及计生老人信息的档案。
多方式满足独居老人需求
据介绍,邢台市开发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采取“走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志愿者主动走进服务对象家中进行服务,或者采取“一对一”“一对二” “ 二对一”的方式带领老人走出小家庭,融入村居生活。
其中“走进来”即家庭、保姆式服务,通过“一助一”、“多助一”等志愿服务方式,对村居中一些高龄或者行走不便的老人,组织志愿者上门提供“定单式”的服务。
上门服务的志愿者以村居有服务能力的中老年人、经验丰富的年轻志愿者为主体,这些人员经过培训,为老年人提供清洁卫生、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
而邻里互助志愿者则实行“一日一见面”或“一周多次见面”等志愿服务项目,为老人家提供及时、贴心的身边服务。
“她是我的小棉袄”
“你们成了我的小棉袄,我有需要的时候打电话给你们,志愿者是我最信任的人。”孔桥村66岁的耿桂田老人说。
刚刚接触老人的时候,前来进行服务的志愿者许英霞认为很难敲开老人心扉。“每次我过来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都婉转地拒绝我,说不需要帮助。” “每次来,我都会与他聊天,干些家务活儿。”时间长了后,老人才慢慢适应。“现在,我每周去2-3次,陪他们说说话,做做家务,要走的时候,他们还有点舍不得。”
“她是我的小棉袄。”在志愿者结束探访时,耿桂田笑着说,志愿者是他最信任的人。
卢冰表示,据初步统计,自开展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两年来,居家养老志愿者共为458人363户提供78408人次的服务。
区计生卫生局局长李永红告诉记者,养老在家庭,关爱在村居,通过对老年人提供广泛的志愿服务,把家的温馨和亲情与大家庭的关爱交融在一起,使他们享受亲情融合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