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日报与山西日报等媒体宣传过的歌曲《行孝不能等》,3月24日在央视书画频道举办的兰亭雅韵2012巳雅集电视书法晚会、北京173频道播出,最近又被确定为“中国•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主题曲。这首由阳城人氏张良信写词,著名作曲家刘青谱曲,实力派歌唱家吕继宏演唱的歌曲《行孝不能等》,引发了各界人士及网友的强烈共鸣。据悉,《行孝不能等》电视音乐片将投资拍摄,歌唱家吕继宏也将这首歌作为自己今年的主打作品。
■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红楼梦》《三国演义》总导演王扶林
孝的主旨是“善事父母”,早在先秦时期即已成为社会共尊的伦理观念。两千多年来,虽然世事更迭,这一纲理伦常却并无改变。时至今日,侍奉父母仍然是子女的职责和人类的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为生活所迫漂泊在外的人们,常常因无法陪伴父母、亲侍父母而陷入无奈。我相信,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对家乡的眷顾,对父母的思念与愧疚。即便如此,《行孝不能等》这首歌还是会唤起人们的顿悟。“子欲养而亲不在”,有多少人已经体会了其中的痛彻?“身前行孝不能等”,这又勾起多少人的共鸣!的确,世事无常,对于美好的东西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去追悔。《行孝不能等》以对“孝”的真情实感,对“孝”的理念和对“孝”的体悟,用饱满的热情抒写的这首歌词,就是要告诫人们,珍惜当下,把握现在,行孝不能等,如果你做到了,就会尽享天伦之乐,铸就美满人生。
■《雍正王朝》、《天下粮仓》执行导演,《长征》导演之一陆涛
《行孝不能等》是一首深情的歌。这首歌在央视书画频道、北京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很大,不少人已经会唱。这也是山西人的骄傲,因为词作者是山西人。更值得骄傲的是这首歌是名家作曲、名家演唱。作曲刘青是当代名家,他谱曲的《五星红旗》、《永远是朋友》、《人间第一情》、《祝你平安》等脍炙人口,演唱这首歌的著名歌唱家吕继宏实力不凡,他的成名作是传唱至今的《再见了大别山》,可以说《行孝不能等》是强强联合,具有一流的创作水平。词作者张良信虽说是个无名之辈,但他的歌词是用心写出的人生感悟,歌词不仅表达了他本人对亲人的深情厚爱,也是他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情感具有普遍意义。感谢《行孝不能等》,歌声就是心声,它唱出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人间真情的呼唤。
今年清明节,我在父亲的墓前想起了这首歌,深情又深沉的旋律在我的耳边响起。我默默地站着,任凭寒风吹拂;我默默看着墓碑,任凭思绪万千。此时此刻想对话但没有交流,想尽孝明知晚矣,只觉得万语千言也表达不了对父亲的怀念,只觉得一次次回忆后留下的是遗憾……此时此刻,《行孝不能等》最能表达我的心情:“心中想起你的叮咛/向天寻找你的身影/你曾把我高举过头……莫留遗憾悔一生。”希望大家都听一听这首感人的歌,真正懂得感恩,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全国中小学生民族精神乡土教材《读人•读书•读精神》作者王连绪
天下谁人无父母?天下谁人不父母?我强噙着泪水反复欣赏了《行孝不能等》这首歌词。
“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好的歌词更是如此。《行孝不能等》的词作者张良信是我们阳城炭窑村人(现任山西春润集团常务总裁),他多次与我谈起他的父亲,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坐坐飞机、到北京的金銮殿看看,但是生前未能实现愿望,张良信常常为此懊悔,他正是以自身极其真切而浓烈、极其懊悔而沉痛的情感,发自肺腑深处,用“心”的呼唤与安慰,写给天下父母;更是将流露出来的情感凝聚,用“心”的呼吁与告诫,唤醒天下儿女。
歌词一开头“心中想起你的叮咛 向天寻找你的身影”是在追忆父母之爱中寻找安慰,寻找人性最后的归宿情怀。紧接着,追忆一生中最难忘的儿时憧憬“你曾把我高举过头”。然而,此刻激起的却是埋在心灵深处永远也抹不掉的遗憾“却没有去你想去的旅程”。
词的第二层写道“四方奔走我像风箏 一线牵起骨肉深情当你永远离开了我我就像树木没有了根”。将自己比作“风筝”,而牵着“一线”那头的却是父母的骨肉深情;又将儿女与父母比作“树”与“根”。这两个比喻雅俗共赏、荡气回肠,提炼出来的情感效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者抒发出的是多么想回到父母怀抱的“渴望”,而是被“没了根的树”所“无奈”,只能与父母在神灵沟通的情怀。这就为第三层写“迸发”出的感慨、激昂之情埋下了伏笔,使其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子欲养而亲不在/身前行孝不能等/金山可以挣/亲情买不回/莫留遗憾悔一生”。
■网络文学写手:蜡烛花
这是心的呼唤,是灵魂的震撼,这是人性的觉醒,是人生的思考。听着《行孝不能等》这首歌,眼前又浮现出离去多年的老母亲。
母亲虽是旧社会过来的人,但她很开明,超凡脱俗,从不裹脚,善耕能织。白天犁地掌楼,黑夜纺花织布,被四邻称为勤耕苦织的女强人。母亲60岁那年,为了让儿孙们吃饱一顿“新麦面煮疙瘩”,她不顾昨夜通宵织布的劳累,天刚亮就去耙地,中午又去地里捡麦穗,“累倒”在了房檐下。噩耗传来,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喊叫,妈妈呀,你等一下,孩儿回去伺候你!可是,妈妈等不得了。生命垂危的妈妈央求我们:“千万不能送医院,把看病的钱省给你们过日子 ……”在那特殊困难的岁月里,我们无奈只能依了妈妈的话。临“走”,妈妈指着织布机上留下的那半截还没织完的被单说:“你自己学着织,学着读……妈远远看着你,知寒知暖靠自己,青石圪台种芝麻,自己跌倒自己爬……”我一手摸着妈妈的心口,一手擦掉妈妈眼角留下的最后两滴泪。懊悔呀,懊悔!妈妈没有留给儿伺候一天的机会,留下的却是一串串揪心的“文化”。几十年过去了,在思念的痛苦里,我牢牢记着妈妈的“耕读文化”,学着织、学着编、学裁衣、学理发,给学生和孩子们做饭、理发、缝衣、定扣,做着别的男人不去做事。用妈妈传给的“文化”编织成一个家,编织着生活的梦……孝敬老父亲80岁无疾而终,试图以此弥补对母亲的缺憾。张先生那“揪心”的词,不仅写出了对父母的感恩、思念的真情与未能尽孝的无奈、遗憾,更重要的是,作者悟出了“只有及时行孝,才能够启迪人性中的爱和被爱、知恩图报的情感,才能够抚慰心灵创伤,使人得到真正幸福”的人生真谛。
■北京福日影视制作中心:吴言
清明时节,泪雨纷纷。默立父亲坟前,我不由得想起了《行孝不能等》。
子欲养而亲不在,身前行孝不能等。父亲在世时,总穿着那件破了又破的羊毛衫,那是粗笨的姐姐用几种颜色的毛线编成的,袖口地方已经明显磨破了。几年前,总想着多挣钱了,就给父亲买件新羊毛衫,可直到父亲去世,都没如愿。如今坟草萋萋,追悔莫及。父亲啊,女儿纵然买来一百件羊毛衫,可是却穿不到您的身上。
曾几何时,我们总在想,有多少工作要安排,有多少事情需要做,有多少钱还没挣,有多少愿望未完成……我们每天都在忙,忙工作事业,忙爱妻子女,忙喝酒应酬,忙小康家庭,却忽略了操劳年迈的父母。我们总在等,等有时间再给父母做一顿想吃的饭菜,等有机会再带父母去周边旅行,等啊等啊,等白发悄然爬上父母的额头,等噩耗传来痛彻了自己心扉,我们才开始顿足捶胸,涕泪滂沱,大操大办,争当孝子。更有甚者,因家产赡养,妯娌反目,兄弟成仇。一娘能养儿五个,五儿难养一娘亲。“隔窗看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日后他儿饿我儿。”一曲心酸歌,道尽不孝情。行孝应趁早,父母是榜样。
■自由撰稿人:林云
《行孝不能等》是一曲清醒剂,一首警世歌;值得我们传唱,值得我们用心铭记。当《机会杂志》记者采访比尔盖茨时问到“人世间什么事最不能等待?”他的回答既出人意料又振聋发聩,那就是:“世界上最不能等的,莫过于行孝。”
百善孝为先,家和国昌盛。孝是家庭和睦的关键,千千万万的家庭和睦构成了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是中华“和、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能提升个人修养,实现自身和谐;孝能维持家庭和睦,实现家庭和谐;孝能促进企业发展,实现企业腾飞;孝能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孝文化不单指孝顺,它是仁、义、礼、智、信、温、良、忠、廉等德行之源。孝的层次起码有四层:一为孝身。关心父母,使其衣食无忧,卧宿安适;二为孝意。顺从父母心意,父母爱之,我必爱之。父母敬之,我必敬之;三为承志。学习先人品德,继承父母志向,完成父母未完之志;四为谏亲。对父母过错要婉言相谏,不谏者谓之不孝。五为扬名。建功立业,忠君报国,“小孝孝于门庭,大孝孝于天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
《行孝不能等》讲的是人家至爱,唱的是人间真情,希望这首歌能唤醒天下所有的儿女,让我们常回家看看,帮父母涮涮筷子洗洗碗,哪怕只有那粗茶淡饭,也只求一辈子平平安安。中华孝道德无边,树碑立传后人看,为孩子树好榜样,为父母尽己责任,爱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视天下父母为父母,视天下朋友为兄妹,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用最真挚、最朴实的爱报效祖国,回报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