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李雪梅很忙碌,自从来到裕民县敬老院工作,她就没有闲下来过。用她的话说:“忙得像个陀螺!”1月12日晚上,记者在敬老院见到了这位年轻的院长。
李雪梅看上去就像一个邻家大姐姐,个头不高,秀气瘦小。正值老人们晚餐时刻,李雪梅穿梭在饭桌旁,记录着老人们的意见。“叔叔,今天的菜盐多不多?粥煮的软不软?”随后,她又跑到后堂查看第二天的早餐准备情况。
年轻的李雪梅当过幼师,做过社区支部书记,2009年,她接手了敬老院,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养老事业上。
初到敬老院,看到环境卫生差,李雪梅当起了清洁工、炊事员、护理员。每天到敬老院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上工作服,和职工们一起粉刷院墙,维修家具,打扫房间。2010年8月,裕民县敬老院旧貌换新颜,新建了大楼,楼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为了管理好敬老院,李雪梅在创新管理模式上下工夫,摸索创新出许多管理办法。
在敬老院大厅内,挂着“五好院民”评比栏。记者看到每张老人照片旁边,都贴有小红花、小黄花。原来这是院里按照“五好院民”标准对老人进行评比贴花,表现好的贴小红花,表现一般的贴小黄花。“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渴望奖励,害怕批评。我们做了这个评比栏后,老人们都很注意自己的行为,希望自己多几个小红花。”李雪梅告诉记者。根据评比栏的记录,院里每个月评出“五好院民”并进行奖励。
敬老院里还设置了护理服务人员工作日志,从工作日志中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个护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及每个护理区当天在院人数、健康情况以及院民的意见建议。
为了让老人吃到绿色无公害蔬菜和肉蛋,李雪梅带领职工在敬老院后院的空地上建了一个“微型农场”,喂养了二百多只鸡、三十多只羊,种了西红柿、辣子、茄子、豆角等蔬菜,冬天还有温室大棚。外面是-15℃的寒冬,记者走进温室大棚,这里刚刚种下的韭菜、菠菜已经长出了离地面5厘米左右,绿茸茸的一片。“现在的长势不是很好。每年到2月中旬,大棚里就绿油油的,老人们的新鲜蔬菜也有了保证。”李雪梅告诉记者。“微型农场”不仅有职工们的照料,敬老院的老人们看着工作人员忙进忙出的,也都坐不住了。能出力的拔拔草,会农活的出主意,农场越来越生机勃勃,老人们不仅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肉类,每年还可以为院里节省近4万元的生活开支。
对于李雪梅的工作,家人非常支持,而李雪梅却觉得亏欠他们太多。2010年的春天让李雪梅终生难忘,这年的3月,融雪型洪水袭击了裕民县,敬老院也未能幸免。一天,李雪梅正带着职工挖管道、堵沙袋,母亲打来电话说洪水冲进了家里,现在房子被水泡着,就快塌了。看着这边实在走不开人,李雪梅不顾电话那端母亲的哭诉,咬牙挂掉电话。等到处理完敬老院的事情后回家,母亲家的三间房屋南墙全部倒塌,母亲边流泪边说:“我也是老人,我也需要人关心,你不能这样只要工作,不要家人。”李雪梅听着,心里又内疚又委屈。“其实我知道,自从来到敬老院之后,我就不止是我妈妈的女儿了,我还是敬老院里124位老人的女儿,努力工作只是为了让爸爸妈妈们过得更好。”李雪梅告诉记者。
努力过后,收获更甜。李雪梅先后被评为地区级、自治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并被选为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代表;2010年11月,她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裕民县敬老院被授予“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