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目前江苏沭阳县60岁以上老年人达27.5万人,占总人口14.55%,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比例接近50%。那些没有条件进养老机构或者不愿住进养老机构的空巢、高龄、失能老人,生活缺乏照顾,精神生活单调,医疗跟不上,成为养老之“忧”。推进养老设施建设,让更多老年人安享晚年,成为摆在沭阳县委县政府面前一道亟需破解的“必答题”。
近年来,沭阳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管用可行的养老服务,被评为全国五保供养先进县,为全省养老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保障服务水平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政府“兜底”解好养老“必答题”
2月19日,春风送暖,沭阳县章集街道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吃完早餐后,在院子里悠闲地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安详时光。“天气暖和,出来晒晒太阳,心情很舒畅。”正在听着收音机的赵学才欣喜地说。
今年72岁的赵学才,是万匹乡一名失能五保老人,去年3月份被抬着送到这里,后来经过该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已经可以下床简单地踱步。“在这里比在家里要好百倍,吃喝、穿、端茶倒水、洗涮都有人帮忙,每天要有专门医疗人员为我们检查身体,什么都不用操心。”
据该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汤国霞介绍,该中心于去年3月份成立了护理部,对全县失能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这也是全市首家失能五保老人集中养护区。目前。在护理部,已收住像赵学才这样的失能五保老人44位。他们无儿无女,养老院成了他们颐养天年最暖心的家。
城乡低保标准继续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再次调整,临时救助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沭阳县积极发挥政府兜底保障作用,认真落实“民生幸福工程”各项政策措施,做足做实民生文章,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截至目前,沭阳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57个,其中乡镇敬老院36个、公建民营和民办养老机构20个,全县养老床位总数达到6000余张。2013年起通过对上争取,沭阳实施了乡镇敬老院提档升级改造,如今全县乡镇敬老院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供养服务能力。
改革“试水”托起养老“幸福梦”
以往的敬老院都是以公办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有限促进养老资源共享,沭阳县积极探索对敬老院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拓展敬老院服务功能,促使其想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发展。2015年6月,沭阳县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选择七雄、沂涛敬老院作为公办养老机构推行民营化改革试点。
“合适的饭菜、干净的被褥、电视、空调、热水器各样都很齐备,天天能和年龄相近的‘舍友’一起,感觉挺开心的。”说话的老人叫朱焕珍,现年已经93岁高龄,是七雄街道高树村孙庄组的一名五保老人。
之前,朱焕珍始终不同意搬进敬老院。后因无生活来源,行动不方便,于2013年6月入住该敬老院。“之前,这里的设施很老旧简陋,有些服务也不到位,所以我一直担心在这里会受罪。”朱焕珍笑着说,“现在不出院子就可以享受所有服务,以前的担心都是多余了。”
“改制后,保障经费由县财政按月直接拨付到乡镇(街道)敬老院,同时工作人员工资与服务对象人数、服务质量挂钩,采用系数法计算发放,有效保障了经费运行,提升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已在该敬老院工作17个年头的负责人张兴成告诉记者,改制后,敬老院与七雄医院合作,增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牌子,将闲置床位向社会开放,一年来敬老院床位使用由原来的34张增加到46张。
去年上半年沭阳在完成22家社办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之后,再次投入600余万元,对36家养老机构实施消防安全改造,促进全县养老机构整体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更加优异的环境。
创新服务打造养老“新生活”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您要多注意身体,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2月16日上午,沭阳县北丁集乡涧东村村会计冯帮才来到五保老人冯银之家里,帮老人整理被子、打扫卫生,并嘱咐他注意身体。冯帮才如此热心,因为他是冯银之的“1+1”第二监护人。
“这一做法很实用、有针对性,是适合国情省情的‘邻里乡亲守望相助’方式。”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对这一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2016年又创新建立了分散供养老人三级联动关爱照料机制,通过在县级层面建立失能老人集中护养专区,在乡级层面建立高龄老人照料服务制度,在村级层面建立看病老人就医陪护制度。一年来全县368名五保老人就医得到贴心陪护。
政府加大投入覆盖社会养老服务,引入外来资源发展养老服务业。去年4月份,沭阳引进了为社区老人开展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即由南京企业投资新建的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拥有5个社区实体运营店,和全县36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月服务量达4000人次。
“父亲是移民革命战士,年纪大了老两口身体不太好,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自从禾康养老护理人员上门服务以来,为我们家减轻了不少担子。”作为禾康智慧养老服务的受益者,刘金山老人的女儿于去年12月23日,专门为护理人员周庭梅送去锦旗表示感谢。
在城市社区,由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组建服务团队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和社区实体服务;在农村社区,则采取依托养老机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线下实体上门服务。
“社会主义好,党是好领导;弱势大群体,老龄搞照料;服务送上门,理发帮洗澡;泡脚剪指甲,房间卫生搞;耳挂听诊器,血压是否高;代购又代办,超市走一遭;煮饭又炒菜,可口好味道……”这是流传在沭阳的一段快板书,也是沭阳养老发展的最好注脚。如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正如一粒种子,深深根植在花乡大地,种下的是温暖和谐,收获的是老年人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