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迎来千亿市场!“十三五”老龄化规划出台
作者:   来源: 搜狐  2017-03-24
 
  日前,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老龄办等多部委,联合发布《“十三五”健康老龄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2030年中国养老市场有望增至万亿
 
  老龄化是养老市场发展的原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6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5亿,占总人口的16.5%。根据预测,到2030年,这一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
  报测算,中国养老产业2020年将迎来5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另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分析,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1000亿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万亿。
  近年来,关于倡导智慧健康养老的政策密集出台,并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2016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促进养老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部署。《意见》提出,建立医养结合绿色通道,支持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院、康复院、医务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并将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前往多点执业,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问题等。
  面对千亿养老市场,药店则有望通过布局发展“分一杯羹”。《规划》重点关注中医药服务以及推动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这为药店提供了一份发展建议。
  在此前商务部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便已提出“鼓励应用可穿戴医疗等新技术,积极发展个人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业务,构建“服务+商品”新业态。支持发展专业药房、药(美)妆店、“药店+诊所”、中医(国医)馆等新型零售经营方式。推进医养结合,鼓励与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和家政服务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和医疗用药服务。”等内容。
  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药店将迎来3大发展利好。
 
  中医药服务
 
  “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务。 开展老年人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不断丰富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的内容,推广老年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更多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随着《中医药法》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药店开始重拾以前忽略的中药饮片、中药材等品类,药店建立中医馆也成为了当下的热潮。
  在当前药店系统国医馆兴起之时,药店可根据当地经营状况,联合医疗机构,兴办国医馆,通过“医药联动”,或者“以医促药”“医药并举”获得回报。此次《规划》提及“开展老年人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为中医馆的发展再添政策支持,未来中医馆的定位需更多关注老年群体。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中医馆是当下“热潮”所在,但并不意味不是所有药店都要去搞,一切都要依据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实际情况。
 
  慢病管理
 
  “搭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对接各级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安全监护等服务。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建设,为机构养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务。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不断增长。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早前国务院发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年-2025年)》对从今年开始的近10年的全国慢病防控工作做了细致的规划,足以证明我国的慢病对国民健康的严重威胁和国家对慢病防治工作的重视。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年-2025年)》提出,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商业保险机构等参与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培育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整体式推进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这也意味着药店迎来了发展慢病管理的最佳时机。
  目前,不少药店已在开展慢病项目,拟通过提供提供检测、用药指导、患者教育等服务项目来获取顾客的长期认同。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处方药企业也开始涉足慢病管理,因为不管药品中标情况如何以及医院开发覆盖率好坏,以帮助药店提升慢病管理服务能力为旗号来进行大规模的品种替换和营销上量工作,对企业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如何“搭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或将成为未来药店发展慢病管理的关键。
 
  医械品类
 
  “大力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
  药店历年来的客流量数据和网上药店数据显示,中老年消费者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家用医疗器械品类发展与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所倡导的“预防为主”的方向是不谋而合的。
  关于医械品类的发展,业内专家指出,对消费者来说,疗效最为消费者所关注,治疗性、保健性的家用医疗器械以及按摩器具,大多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能够较快的缓解症状,深受消费者欢迎,如果价格适中,定位于普通大众,市场容量将会大大增加。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