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聊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更大做客“12345”市长热线,就全市社会福利发展、扶贫、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等市民关注热线问题接听来电,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养老服务业得以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14处(其中公办56处,民办58处)、养老床位34607张,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2处,农村幸福院426处。
围绕上级出台的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出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
在资金扶持方面对新增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养老机构,按核定床位在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6500元的基础上,市财政配套补贴每张床位3500元,为加大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支持力度,省财政对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补助标准提高20%;
在税费优惠政策方面: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全额免征行政事业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减半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养老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占用耕地的免征耕地占用税。对通过非营利性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收入,可按有关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其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养老服务机构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缴征地管理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达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下,经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核准后可以免缴排污费,适当减免环境监测服务费等。
发挥民政扶贫兜底作用 据了解,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制定了扶贫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在提高保障标准,发挥民政扶贫兜底作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
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市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400元,平均月补差提高到240元;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2600元提高到3050元,高于国家扶贫线,平均月补差提高到153元。
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全面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编实编密社会救助兜底扶贫保障网。同时,落实长期公示制度、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开展最低生活保障民主评议、严格落实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成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加强动态管理。
立足精准扶贫,开展丰富多彩救助活动,开展临时救助、春节走访慰问、慈善扶贫送温暖、“百村千户送温暖”精准扶贫等活动。深入调研扶贫工作、开展“慈心一日捐”、“福彩送爱温暖环卫工人”以及慈善轮椅捐赠和“爱心书包”捐赠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