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随着滨海新区规模最大的养老机构第一老年养护院开张纳客,不仅使新区又增加近千张养老床位,有效缓解了养老床位紧张的情况,还因实行医养结合的形式而备受瞩目。记者了解到,随着全区新一批养老机构的投入使用,未来养老院的内涵将不断提升,逐渐由单一的助养型向医养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机构靠拢。
健全设施让人有家的感觉
“住进来半个月了,我对这里的设施、服务、伙食都特别满意!”侯大爷是第一批入住第一老年养护院的老人,他告诉记者:“我在2016年就登记了,这个养老院不仅设施好、服务专业,还有老年大学、活动中心、医院,不出养老院就可以看病拿药,太方便了。我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当时挑选养老院时,医疗服务也是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记者在侯大爷住的房间内看到,与其他养老院不同的是,这里的摆设布置更加温馨。标间内进门处是卫生间,往里走是到客厅,沙发、茶几、电视、冰箱一应俱全。再往里是主卧,有两张床。最里面靠窗位置是阳台,还有洗衣机,健全的设施让人更有了家的感觉。
据第一老年养护院相关负责人崔经理介绍,全院共有968张床位,目前开放的是6号楼和10号楼,共84张床。这两栋楼是自理区,开业以来已经有23位老人入住,已登记了90多位老人,待养护院的服务逐渐完善后,将根据登记顺序安排入住。自理区是由多个独栋楼宇组成,中间有连廊连接,且靠近活动中心,最后排的一整栋楼是医院、食堂和护理区。目前这里的医院是由泰达医院派驻医护人员,医疗设备正在添置。
“医养结合”成办院趋势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区原有和新建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一共达到了近20家,其中包括国办、民办和农村敬老院。汉沽福利院是国办养老院的代表,2010年建立起内部的一级医保定点医院,老人可以刷医保卡看病取药,经过多年的实践,福利院医疗和康复职能逐渐凸显。该院院长刘麦生说:“可以说70%以上的入住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疾病,也就是半失能和失能,这些老人要是采用过去那种生活护理方式是不行的。”刘院长认为,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左手一个医院,右手一个养老院,养老院的医疗机构要不同于社会的医疗机构,不能局限于按点上班、按座上班。因此汉沽福利院就建立了全天候的医疗模式,将医护人员全部下沉到各班组,也就是老人床头。
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随着第一老年养护院的营业,第二老年养护院也在筹备运营工作,第三养老养护院加紧建设中,这三家老年养护院都将采取医养结合的方式,并将打造为新区的精品养老项目。去年投运营的贻芳托老所与社区医院实现“合属办公”,方便老人的就医需求。今年新区还将加快推进汉沽社会福利院护理康复中心及汉沽河西托老所、中塘镇托老所等项目的建设和投用。全年再新批复建设养老机构2-3家,新投用养老床位300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