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随着年岁增大,消化道黏膜逐渐萎缩退化,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运动功能减弱,吸收功能减退及免疫力下降及易并发一些疾病,常常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老年人在发生腹泻时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脱水、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或休克。
腹泻的常见原因和种类有哪些呢?
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可分为: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和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
1、渗透性腹泻。常见于服用高渗性药物如硫酸镁、甘露醇、氢氧化镁、乳果糖等,或食用高渗性食物如较浓的乳制品。
2、内分泌性腹泻。多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分泌因子刺激,引起肠道分泌功能过于旺盛所致,多见于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的感染,及使用通便药如蓖麻油、酚酞、双醋酚汀、芦荟、番泻叶等。
3、渗出性腹泻。见于病毒或细菌性肠炎、炎性肠道疾病、放射性肠损害引起的水电解质吸收障碍,还包括脂肪吸收不良所致乳糜泻。
4、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多见于肠易激、糖尿病、甲亢、胃肠切除后及消化道肿瘤。
老年人发生腹泻时应尽早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果为药物性因素引起,应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有感染性原因的应积极抗感染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注意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可口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制剂等。酸奶含大量乳酸杆菌,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可适当多喝。渗透性腹泻者应及时停用高渗性药物或食物。而吸收障碍性腹泻者应调整饮食结构,食用低脂清淡食物。分泌性腹泻往往为水泻,需用止泻药并针对病因治疗(如抗感染等)。因老年人肠道调节功能较差,容易腹泻也容易便秘,在应用止泻药及通便药时都应注意用量。不论何种腹泻都易造成水电解质失调,故补液治疗及止泻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腹泻都应及早治疗,以免发生并发症。如腹泻原因不明确应考虑大便化验、大便培养、钡餐、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夏秋季节正是腹泻好发季节,而防病更重于治病。俗话说“病从口入”,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宜进食生冷食物。进食水果也应特别注意卫生,瓜果蔬菜都应清洗干净。食物中油脂比例也不宜太高。老年人还应注意避免受凉感冒。服用通便药及其他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