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享有京城“绿肺”之称的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山脚下,有一个养老院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幸福四合院”,这就是以“老少同乐”养老模式而被人熟知的爱丽斯养老公寓。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四合院风格,很难让人想到,它的创办人张轶却是一位归国华侨。
张轶先生年近七旬,出国之前,在国内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出国后,他继续从事热爱的教育事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创办了商学院、艺术学校,并且取得了成功。一位本已衣食无忧,完全可以安享晚年的老华侨,为何还要选择回国创办养老院?
归国华侨的赤子之心,学习雷锋精神创办养老院
2002年回国后,除了熟悉的教育领域,他开始了对养老行业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他发现,中国正面临着老龄化的发展阶段,不少老人因子女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拂,一方面在生活上需要得到帮助,另一方面精神上更需要慰藉。但当时社会上的很多养老院,数量极少且价格非常昂贵,这种现象深深刺激到了他,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创办一所条件好、惠民型的养老场所。
但是,建一座理想的养老院绝非易事,首先,资金就是一大难题。于是,他返回澳大利亚,卖掉国外的产业,筹集了2000余万的资金,在北京海淀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山脚下,建起了爱丽斯养老公寓。良好的环境,先进的养老理念,爱丽斯开业三个月,入住率就达到了50%。入住的老人,大部分都是高知退休老人,他们当中有为建立新中国转战南北的老战士,有为国家科技、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专家、老教授。
花费如此多的财力、精力去做一件并不赚钱的事,很多人不理解,但对张轶来说,这就是一种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是雷锋精神的延续。“能为老前辈们服务,我心里踏实,也是我的初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家老人早已不在人世,孝敬他们已经没有机会,每天看到这些老人就如同父母在我身边,心里总有一种满足感、幸福感。”
引进西方先进养老理念,爱心慈善创办“四一”产业
创办爱丽斯养老公寓后,张轶为之倾注了很大心力。他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养老理念,多次出国考察,把国外先进的养老模式引进中国。“国外的一些养老理念和模式,很值得中国借鉴,比如很多养老机构把幼儿园和养老院办在一起,小孩有所依,老人有所乐,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张轶介绍,在国外有许多“一老一小”的服务机构,让老人和孩子同处一处,游戏、互动,“老人和孩子在一起生活、游戏,这种场景对我的触动真是太大了,老少相宜,其乐融融,说的不就是这种现象吗?”
几乎是毫不犹豫,张轶就把这种模式引进回国,并结合海淀区山后村落和居民分布特点,以及已有幼儿教学点的配置现状,创办了爱丽斯学龄前儿童艺术学校,与爱丽斯养老公寓相结合,形成一种“老小综合体”的新模式。新模式下的爱丽斯养老公寓,不仅缓解了老人们的孤独,增强了院里老人的年轻心态,更让小朋友与老人的互动中,养成尊敬老人的好习惯。这种“老少综合体”新模式不仅获得了院内老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更获得了孩子家长的一致认可。
除了养老公寓和艺术学校,爱丽斯还成立了爱丽斯孤儿艺术村和爱丽斯残疾人康复中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一老一小、一孤一残”的“四个一”爱心经营模式。在孤儿艺术村,先后收养了35名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孤儿,如今,当年的那些孤儿已经长大,有的应征入伍,有的当了人民教师,有的回家乡搞建设,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还在就读。而康复中心则对残疾人免费开放,除了盲人按摩、理疗、心理咨询、康复训练、困难救助等功能,还和三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专业医生、理疗师对老年人、肢残人、智障儿童等进行免费治疗。
并不很长的会面中,深深的被张轶的赤子之心所感染。私下里,他和养老公寓入驻的老人们情同朋友、与艺术学校的孩子情同爷孙、与院内的工作人员情同家人,但谈起工作却又严谨专业,真心觉得“这可真是个有感染力又倔强的老头”。如今,这个“老头”又有了自己的新目标:去海南办一家“候鸟式养老”的爱丽斯。我们钦佩又感叹于他堪比年轻人的精力,祝福他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