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刚选举产生的陕西省老体协第六届委员会了解到,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关怀下,特别是在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充分发挥老体协作用,丰富老年人健身生活”、“发展老年体育,丰富晚年生活”重要题词的精神鼓舞推动下,“十一五”期间,我省老体事业呈现出发展最快,亮点最多,社会作用发挥最为凸显的好势头,不仅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老体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集体”和“全省体育社团先进单位”。
亮点之一:老年体育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全省10个市、杨凌区和107个县全部建立了老体组织。其中乡镇、社区基层组织分别增长22%和18%。全省各级老体协会组织达8228个,参与和从事老年体育工作的人员达10万多人。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全省开展了以创建老体示范村和示范社区为主的“双创”活动以来,基层老体组织建设普遍得到了加强,仅宝鸡、西安、榆林三市创建老体示范村达106个、示范社区31个。
亮点之二:老年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据调查统计,全省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已达241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50%,与“十五”末相比增长6.9个百分点。不同类型的老年体育健身团队7337个,参加人数达41.6万人。省市县三级老体协组织参加的老体赛事达685次,参与人数达23.4万人。举办骨干培训1600多期,参与人数达5.6人次。其中有7200多人担任各级辅导员,成为基层健身活动最为有力的传播者。特别是近年来,全省先后派出46支代表队,600多人,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老年人健身大会等重大赛事,获得了34金、24银、25铜的优异成绩。尤其是柔力球、健身球操等一批精品项目在全国叫响。汉中市柔力球队4次在参加全国大赛中,取得了17金,4银的好成绩,为我省赢得了荣誉。
亮点之三:老年体育场地建设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省老体协成立20多年来,一直为没有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专用场地发熬煎。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投资3000多万元,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融体育健身骨干培训、理论科研、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省老年体育健身中心终于在2010年10月落成,从此不仅宣告结束了陕西省没有老年人体育健身专用场地的历史,而且标志着我省老年体育场地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了解,西安、汉中、铜川、宝鸡、延安等市县,在省老体活动中心落成后,都开始积极筹划老体中心建设工程。其中渭南老体活动中心已经开建。榆林靖边县投资1780万元,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已投入使用。
亮点之四:各级老体协在参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凸显。据统计,五年来,省市两级老体协组织参与文化宣传、扶贫济困、抗震救灾、治安联防等重大公益活动就达146次,参与人数120多万人。其中汉中、商洛、西安老体协为四川汶川、陕西宁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达240多万元。西安市老体协以松园为阵地,先后为200多万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汉中老体协开展了为基层“三送”活动(送文化、送健康、送欢乐)30多次,观众达10多人。
亮点之五:老体调研工作成果显著。2011年上半年,省老体协在潘连生主席的带领下,组成4个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全省10个市和杨凌区、26个县、15个街办(社区)、18个行政村、省直机关17个厅局、重点行业、企业单位进行调研活动。通过调研,不仅摸清了全省老体事业发展现状,而且帮助咸阳、榆林、渭南、杨凌等市(区)解决了经费难,自身建设滞后等重大问题,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省委、省政府、中国老体协领导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省老体协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建立了机关党支部,完善了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健全了8项管理制度,改善了办公条件,增配了11台电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