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打造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15分钟养老生活圈
作者:   来源: 中国社会报  2017-05-10

  “自从有了居家养老站,我们不但有地方唱歌、下棋、打太极,还可以听讲座、看闽剧,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吃饭问题,生活轻松了不少!”近日,家住福建省福州市开元社区80岁的吴宝芝开心地说。
  在福建,像吴宝芝老人一样,有将近90%的老人选择在家享受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为了回应老年人的热切期待,福建省连续三年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219个,实现每个城市社区有1个的目标。与此同时,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建成农村幸福院3586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2219个。
  硬件设施有了,软件服务如何跟上?福建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打造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的15分钟养老生活圈。
  在家门口过舒心的老年生活
  4月25日中午,笔者来到福州市开元社区“海都公众”日间照料中心时,老人们正在吃午餐:肉末炖蛋、小黄鱼、萝卜排骨汤、青菜和米饭,一共12元。“这里的饭菜五天不重样。而且,厨房里的洗菜煮饭过程,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放心!”正在吃饭的78岁的胡奶奶告诉笔者,她腿脚有风湿毛病,上下楼不方便,愿意动弹就下楼来日间照料中心吃饭,不愿意下楼了就让中心送餐。“中午在这里吃完饭,我一般玩到晚上才回家。”
  正如胡奶奶所说,照料中心非常“有趣”。休闲室里,老人正怡然地看书读报;活动室里,电视里正播着颈椎保健操,几名老人跟着按摩肩颈;健康室里,“海都公众”的助老员正在为老人做艾灸;小广场的乒乓球桌前,两位老人正在酣战……在一旁观战、跃跃欲试的庄爷爷说,以前他要坐公交车去体育馆打球,现在跟前就能跟老伙伴打球。“打完球大家再聊聊天,日子过得挺舒心。”
  据悉,开元社区还引入专业化的为老服务组织,使老人享受到了更人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落地社区
  连日来,福建的天气如过山车,忽冷忽热。5月4日晚,南平市梅山街道文宣社区的空巢老人叶美珍接到了在外地工作的女儿的电话:“妈,您一个人住,要照顾好自己。”老人则安慰道:“昨天‘金太阳’的助老员来看过我,打扫了卫生,还帮忙添置了生活用品。你放心,妈不是一个人。”
  “金太阳”是一家非营利性民营养老机构,全称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如今,“金太阳”的专业养老服务已覆盖南平市延平区、建阳区和顺昌县等地200多位像叶美珍一样的空巢老人。而这仅仅是福建省民政厅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专业养老服务组织,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一个缩影。
  福建省要求每个县(市、区)引进或培育至少一家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落地,以政府兜底人数为基数,由地方政府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的标准向这些组织购买养老服务,让助老员的服务“触角”伸入每一位有需要的老人家中。
  三明市梅列区则引进“海都公众”落地,采取公办民营的模式,由区政府投入200多万元对场所进行了内部装修改造和设施建设,再交由“海都公众”运营。通过先期的试点,梅列区逐渐探索出了医养、托养、学养、乐养、智养的“五养结合模式”,使该区老人受益匪浅。
  提升专业养老服务水平补齐短板
  “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短板。破解这一短板,仅依靠政府远远不够,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才是大势所趋。”省民政厅厅长池秋娜表示。
  为了补齐短板,2016年,福建省政府召开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同年8月,省政府相继出台《“十三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短板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的通知》两份文件,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相关保障措施,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形成培育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和保障政府兜底人群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多赢局面。
  目前,福建省84个县(市、区)都已引进或培育了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了养老信息平台,配备了一批养老服务人员,加盟了一批服务商家,为老年人提供了紧急援助(应急救助)、定期回访、远程定位以及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等服务。
  据了解,到2018年,福建省特困供养人员等七类人群都将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到2020年,力争使紧急救援(应急救助)、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基本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