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居家养老依然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选择。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文明创建再提升的重要内容。昨天(18日)下午,我市首个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海洋新村小区适老化改造工程通过验收。阶梯坡化改造、落地扶手、壁挂休息椅等等一系列在小区公共空间和居家环境中的贴心设计,让老年人居家出行更加方便安全。
海洋新村位于大学路174号,紧邻演武大桥,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共15幢23梯,均为楼梯房。老年人居住、出行存在诸多不便。该小区现有人口11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88人,占小区实际居住人数的26%,远高于全市14%的老年人口占比。该小区高龄老人较多,7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55人,占小区老年人的一半以上;不少老人的子女居住在国外,空巢老年人就占了三分之一,所以此次适老化改造,便首选了这个高龄老人多且集中的小区作为试点。
作为我市首个适老化改造项目,市区老龄办牵头对小区进行了大量的适老化改造。在公共区域,每栋楼房都进行了阶梯坡化改造,安装落地扶手,方便老年人出行和轮椅出入。在层楼中间还设置了挂壁式楼道休息椅,让老年人上下楼时可以休息小憩。而在住宅内部,则选择16户有意愿改造的老人家庭,为他们安装了卫生间扶手、壁挂式沐浴椅、床头小夜灯等设施,方便老人生活。
海洋新村居民 郑女士 那个(扶手)老人坐久了,手一拉就起来,就是比较安全,还有那个小夜灯,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很有帮助,半夜一起来,灯就亮了,用不着用手电一直找拖鞋,要起来开灯也很方便。
据了解,此次海洋新村小区共做了166个适老化改造项目。市老龄办介绍,包括海洋新村在内,今年我市将在思明、湖里两区完成四个小区的适老化改造试点。
市老龄办副主任 林进春 这四个小区,要符合老人多、小区比较旧,都是楼梯房这一类的住宅小区来进行改造,完了再在六个区进行推广。
在昨天适老化改造试点的启动仪式上,我市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的单位以及海洋新村适老化改造试点小区获授牌。我市先行先试进行适老化改造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举措。海洋新村小区公共区域和老年人住家的适老化改造,着眼于从细微处关爱老年人,方便老年人居住、出行,为老年人提供了安全保障,对小区适老化改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市老龄办表示,居家养老依然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选择。今后,我们将在全市逐步推广适老化改造经验,推动不适老、不宜居问题的解决,共同打造适宜老年人居住、出行、就医、养老以及社会参与的环境,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什么样的家适合老人居家养老?对于大家还比较陌生的适老化改造,你怎么看?
老人上了年纪难免行动不便,一些家庭,老人上个厕所、洗个澡,儿女往往都要捏把汗,更别说放心地让老人自己在家、出门上街了。能否通过改造家庭环境、设施和配备器具,来增强老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适老化改造,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国内对适老化改造的推广,目前仍然处在萌芽期。几乎没有专门做适老化改造的公司。许多材料,也只能从国外进口。另外在市场推广上还存在一定困难,最难的一点在于如何让老人转变固有观念。很多老人一听‘改造’就害怕,觉得要把家里翻个底朝天,还得重新去适应,但实际并非如此。我们国家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未来10年,适老化改造会进入每一个家庭。
适老化改造是有讲究的,安全为先,其次是便利舒适。比如,老人最怕摔跤,铺设滑地胶、安装扶手、安装报警器都是必须的。往细了说,老人视觉衰退,应合理布置光源、设置夜灯;老人的运动能力下降,应布置洗澡椅、坐便椅;老人喜欢把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应在床头附近增加收纳空间;老人爱追忆过去,应在家中布置相框、纪念品、奖励品等。适老化改造,将成为未来老龄产业的增长亮点,给居家养老带来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