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居、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期望,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标志之一。1999年起,中国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2011年,中国已进入老龄化高峰期,截止2016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未来的养老形势十分严峻。
对于老年人来说,“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尤为重要。近两年,随着养老地产的利好政策频出,产业市场迅速崛起,养老产业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如何建设更加合理的老年住宅、发展更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养老社区,正在成为各地政府和地产行业一项全新的课题。
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建筑发展迟缓。主要原因有:中国房地产过热情形尚未消退,市场状况使得房地产企业增加投入做产品精细化设计的动力不足,养老地产对房地产企业尚缺乏吸引力;养老机构或老年公寓盈利模式尚不明确,由于养老机构、老年公寓不能从出售产权获得收益,初始投入较大,需长期经营,民间资本仍在犹豫;全社会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养老地产所需的重要的医疗资源和配套稀缺,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相关政策具体措施的落实。
在这一形势下,为应对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养老建筑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我国的养老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水平和资源条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需要了解其产生的背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而不宜盲目追求其高档、豪华的功能配置和建筑形式。一方面,我国属于“未富先老”,多数老人及其家庭经济水平一般,高档的健身娱乐设施消费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宝贵,像美国等低密度的养老住宅规划形式并不适合在中国大规模建设,宜集约化建设养老建筑。
其次,老年人的居住习惯也会对养老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形式带来一定影响。调研发现,中国老年人的居住习惯更加重视房间朝向和节能,他们喜欢南向、阳光和自然通风,重视节约用电,不习惯长时间使用中央空调。因此在建筑形态和布局上,中国,特别是北方的养老建筑更注重南向。
『在了解我国国情和老人居住习惯的基础上,养老建筑设计的技术要求就成为重中之重。』
作为养老建筑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减退特殊要求,用设计语言强化社区整体规划的感知度、舒适度及便捷度,对于老年人生活、活动细节做深入的人性关怀。
在住宅建设要求上,住区内要全方位配置无障碍设施:合理的窗户高度和开口度,适当高度的插座及家用电器,无障碍浴室和卫生间、单元住房的合理尺寸和质量,还包括固定装置和设备的标准,足够的储藏空间,安全的室外区域及足够的停车位等。
社区公共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到老人的身心健康。老人户外活动的步行小径、可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视野开阔的社区景观等,可以为老人在闲暇时间,提供发展爱好、天赋和潜能的场所,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社区内的基础设施也要完善,如购物中心、医疗中心、银行等,并且尽可能的设置在居民以最短距离可以到达的地方。
北京朝阳区第二社会福利中心是柏利建设开展的一项民生项目的代建管理服务,它由北京市政府和朝阳区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用于落实国家养老政策,解决区属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及其它低收入老人的养老住宅项目。
项目配置有230间疗养室、餐厅用房、医疗保健室、康复室、文娱室及800多平米的室内多功能厅等,使住宅建设与安全、卫生、医疗、娱乐等资源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配套设施的作用。
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当然也需要医疗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共同发挥创造性思维,柏利建设将充分发挥代建管理的优势,建立起以企业运营模式为主导,串联政府、服务产业、消费者之间的开发建设体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养老,是一个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想到老了以后,身边可以有若干好友的陪伴,一起晒太阳、散步、聊八卦、寄养儿孙……想想都会笑起来,是不是突然间觉得,“老”也不是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