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刚过,父亲节又将接踵而至。在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的中国,这两个节日都有着远远超过其本身的经济意义。
双节来临之际,商场大打温情牌。促销活动一年比一年丰富,折扣力度也是逐年加大,也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节日拉动销售也是应对经济淡季的一种手段,黄金珠宝、服饰等中老年人喜爱商品的销售额都会明显上升。周大生、六福、老凤祥、周大福等每个品牌,每克减20~30元不等。
“银发一族”催生的巨大经济链
有投资者说:“人类在18世纪发现了儿童,19世纪发现了妇女,20世纪发现了老年人。”
老年人口数量上升曾一度被认为会拖累经济增长,但“银发一族”(silvergeneration)在经济增长、生产率及创新等方面的影响被严重低估了。
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与老年人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占GDP的8%,约4万亿人民币。
同时,新时代的银发老人文化水平高,经济实力强,消费能力高,对高品质的养老更加期待,也就让老年群体存在潜在的巨大市场。一个涵盖了医疗卫生保健、家政服务、日常生活用品、文化娱乐、金融保险、教育产业等10多个大类的巨大经济链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
广场舞从“扰民”到千亿资本风口
银发经济的潜力有多大,看看广场舞市场就知道了。在过去两年间,中国广场舞人数已突破1亿,中国广场舞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领舞人群规模约为300万人、重度爱好者大约2000万-3000万人、总的广场舞爱好者大约8000万-1亿人。不知不觉中,曾经被认为是“扰民”广场舞成了高达千亿级的资本风口,备受资本追捧。
从服装、鞋子、道具到音响、歌舞视频等,广场舞衍生产业链每一个细分领域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例如淘宝数据显示,服装、音响和唱戏机的月销售额在2500万元以上,保守估计线下销售额为线上的10倍左右。阿里巴巴大数据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曾共同发布《最美夕阳红——中老年线上舞蹈消费报告》,根据报告,“62元的舞鞋、42元的舞蹈上装或下装、90元的舞蹈套装、50元的配饰、151元的演出服,可以计算得出,437元是一个中老年‘舞’林高手的标配。”
名目繁多的广场舞App数量众多,有不下60个,如糖豆广场舞、99广场舞、舞动时代、大福广场舞等,提供广场舞教学、直播,查找附近舞队,或是用户上传作品进行交流互动等功能与服务。广场舞App下载量不容小觑,其中就爱广场舞下载量已达到2396万次,糖豆广场舞下载量也达到了2214万次。
广场舞相关App已经聚拢了一定规模的人群和流量,国内投资机构也看到了广场舞领域的市场商机。2016年,糖豆广场舞获得的B轮融资总额达到了2000万美元。糖豆广场舞获得资本投资并非个例。
不仅如此,广场舞还成了一个入口,包括理财、旅游、保健品在内的很多公司,都会通过举办各类广场舞比赛,渗透到这个人群中。业内人士分析,广场舞爱好者的消费能力极强,而且大部分“广场舞大妈”掌握着家中选购、理财、旅游、保健等话语权,所以广场舞作为一个兴趣的切入点,之后的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我国老年产业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其发展速度落后于老龄化社会的演进。在老年人超过总人口四分之一的日本,银发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相关调查表明日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均网购花费约合1.2万元人民币,远超全社会平均水平。为了给老年人闲暇生活带来欢乐,日本开了很多“模拟赌场”,让老年人在娱乐中“赚取”虚拟货币。
此外,丰田等大公司还投入巨资研发养老机器人,日本政府也宣布允许用医疗保险来支付购买养老机器人的费用。而在智能体检、远程健康监测、智慧家居、无人驾驶汽车等高科技领域,也成为日本科技创新的新亮点。
由此看来,虽然老年人属于“夕阳人群”,但老龄事业、产业发展空间相当大,是个“朝阳产业”。有业内人士预言,老龄产业的异军突起,将引发中国产业结构的又一次重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