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预计2020年吉林省老年人口将达593.8万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21.35%,届时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2020年以后人口老龄化程度将继续提高,到本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43.48%,达到重度老龄化阶段。人口的重度老龄化,使“养老”问题再一次摆在我们面前。
1月31日9时许,家住长春市二道区通安小区的74岁老人徐万臣像往常一样走进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阅览室里,他拿起报纸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时不时还和几位老朋友凑在一起议论议论。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养老服务站只是吉林省破解城市“养老”问题的一个缩影。随着老年群体中的高龄化、“空巢”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
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养老
自十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成立以来,徐万臣是最早前来“报到”的老人之一。“我老伴去世早,儿子儿媳每天工作忙,以前一直把伺候小孙子当成生活重心,一转眼孙子上初中了,我这老头子只能‘独守空房’了。”徐万臣无奈地说,白天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也懒得做饭,中午就对付一口。大部分时间只能对着墙壁,现在有了这个服务站,自己的生活丰富多了。
2012年实现全省覆盖
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家庭养老辅助方式,已在我省逐年深化,并取得良好成效。2010年,吉林省民政厅下发通知,对加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做出全面部署。要求全省1464个城市社区,力争通过三年(2010年-2012年)努力,实现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昨日,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目前,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的1249个,服务社区老人76.8万人次。省民政厅厅长张晶表示,今年将完成210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任务,实现全省全覆盖。
代表建议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化
如何发展社区养老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不少代表、委员献计献策。省人大代表聂永军今年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今年年底,全省将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我认为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要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化,统一建立社区日间照料管理指导总站,负责各社区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的工作指导、人员培训、监督检查工作开展的情况。”聂永军说,完善居家养老要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服务功能,由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系统组成制度规范,人员专业、服务系统的居家养老队伍。聂永军还表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就要充分调动群团组织、志愿者协会、社会养老机构及有志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愿意支持协助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社会人士的广泛参与。
委员声音大力发展老年医学
“发展养老产业,需将目前的家庭养老模式向社区养老模式转变,同时不断健全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省政协委员赵树华说,现在我省已经提前进入到老龄社会,而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正逐渐形成老年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在这个时期,加强老年医学研究,加强老年医疗保健康复工作与老年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赵树华表示,我省除了要加快建立和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以外,应该通过大力发展老年医学,加强社区的养老服务工作。“我认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社区里设立老年护理医疗室,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工作和康复医疗,同时,还要强化心理问题治疗功能,缓解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孤独感、衰老感、抑郁感、兴趣缺失等负性情绪,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健康长寿。
(来源: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