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426所,养老床位20.7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5张。但是,一方面公办机构依然是一床难求,另一方面民营机构空置率高。重庆市有600多万超过60岁的老年人,有超过15%的老人希望到养老机构度过晚年,现有床位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不少业内人士坦言,就目前而言,国内养老地产行业无论开发模式还是盈利方式等,都尚存诸多疑问和待解难题。
以重庆为例,养老机构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70多万张床位,整个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很大;而未来的中国,一边是深度老龄化,一边是“少子化”,养老产业须补足短板。但当下,有人一提起“养老产业”,首先想到的是“养老地产”,仍幻想走“房产暴利”的老路。其实,“养老产业”补短板,何必只盯着房地产。因为房地产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相应的配套开发一个都不能少。
“养老产业”应有“温饱”。伴随老人年龄的增加,亟待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捷。因此,业界应该“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千方百计地争取让老人“吃得健康,用得舒服”。
“养老产业”,应有“医疗与保健”。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一直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养老机构,都应该尽可能地为老人提供“差别化”服务,医疗要下沉到有老人的地方,药品也要送到有老人的地方,保健讲座也要开到有老人的地方。
“养老产业”,还应有“娱乐消遣”。养老机构要为老人提供必要的体育娱乐场所与设施,通过“互联网+”,让老人们实现互联互通。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此外,发展“养老产业”还包括许多其他产业链,商家应该放宽眼界,以利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