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研究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老龄化趋势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劳动力人口萎缩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将是长期的。曾经拥有不断增长的年轻劳动人口,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亚洲取得了骄人的经济表现,而如今进入"未富先老"的阶段,我们如何应对?面对长期的趋势,中国未来的人口红利在哪里?我们会不断地寻找解决路径,未来仍然是充满希望的。
老龄化的代价与中国未来的人口红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月份发布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专门讨论了亚洲如何应对人口变化的挑战。报告中指出了亚洲不同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如在在日本等国,人口老龄化十分迅速,劳动人口正在萎缩。而在菲律宾等其他国家,年轻人正大量涌入就业市场寻找工作。
如下图所示,在未来三十年中,老龄化可能使日本年均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而在印度、菲律宾等本地区拥有最年轻人口的国家,劳动人口的增长可能使GDP年增速上升1个百分点。
从中也突显出了挑战因素。过去几十年,亚洲不断增长的年轻劳动人口(15至64岁)曾推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亚洲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本地区的生育率正在下降,人们的寿命延长。
未来几十年,本地区的许多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将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为迅速的国家。日本的人口已经负增长,而本地区的人口增速也正在放缓,预计到2050年将下降至零。在新加坡和韩国,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在50岁以上;而日本5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已接近一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者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亚洲的劳动人口预计将减少数亿人之多。例如在未来三十年,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可能减少1.7亿人。随着时间推移,劳动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医疗费用和养老金支出将增加。这将给政府预算带来压力,可能降低经济的增速,除非一国出台政策以提高生产率和提供高质量的工作。
相比之下,其他亚洲经济体(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劳动适龄人口正在增加,生育率也在上升,它们将从人口红利中获益。
IMF认为,上述人口趋势将影响各经济体的未来。因此,让政策发挥作用十分重要。劳动力市场改革对老龄化社会来说尤为关键。通过"客工"计划等方式鼓励外来劳工,移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内劳动人口的预期下降,进而缓解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通过提高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如在日本,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儿童保育设施)、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以及推广灵活就业,都将有助于减少劳动力短缺,减轻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
亚洲老龄化问题将比西方严重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和西方西方国家相比,亚洲国家将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奇快。到2050年,在泰国、中国等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到2050年,在中国、泰国和许多其他亚洲国家,养老金领取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可能会比许多发达国家更高。对于面临"未富先老"风险的国家,如泰国和中国,快速老龄化可能造成严重问题。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以联合国(UN)数据为主要依据所做的预测显示,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年收入迈上3万美元之前,它们的人口年龄中值就已经会达到40岁。
渣打经济学家萨曼莎?阿梅拉辛哈(Samantha Amerasinghe)表示,"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未富先老是最大的中期结构性挑战之一,"包括巴西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而"中等收入国家对此很担忧,(因为)这可能限制它们加入高收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能力。不利的人口结构可能降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并阻碍发展。"
在围绕多数东亚国家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担忧中,一个核心问题是,这些国家并不仅仅是在复制发达国家的人口发展模式--相比之下,后者或许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些亚洲国家不仅在更低的收入水平步入老龄社会,而且老龄化速率比西方快得多,这意味着它们的老龄化后果将甚于西方。
人口结构发生这种剧烈变化的部分原因是生育率下降,据渣打估计,到2025-2030年,亚洲地区的生育率将降至每名妇女生育2个孩子,而在1970-1975年期间生育率还是5.1。在香港、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生育率已经跌至1.4以下,在泰国为1.5,中国为1.6,都低于世代更替所需的生育率水平,连印度的生育率都降至2.3(不过我们不应忽视整体情况,据联合国预测,到2100年,受非洲人口将增长近3倍的驱动,全球人口将从去年8月时的74亿猛增到112亿)。
同时,亚洲的预期寿命也在迅速上升,从上世纪50年代的42岁上升至现在的72岁,上升速度比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地区都快。
这些因素可能意味着,在未来数十年,多个亚洲国家的养老金领取者比例将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如果联合国预测的欧洲生育率将从1.6提高到1.8是准确的,就更是如此了。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13.1%上升至35.1%,高于新加坡的33.9%。到那时,泰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从10.5%激增至30.1%,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从9.6%上升到27.6%。预计到2050年,这4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比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都高,不过日本的这一比例仍将是所有这些国家中最高的。
阿梅拉辛哈说,下一阶段的全球老龄化将由关键亚洲经济体的快速老龄化驱动,根据联合国预测,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的老年人口比例将是上升最多的,尽管它们的人口年龄已经相对较高。泰国和中国也将处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行列,它们将在下个十年的中期步入"老龄化"(定义是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14%)。这两个国家还将在2035年步入"高龄化",也就是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21%及以上。这只比加拿大、英国和美国步入高龄化社会的时间晚5年。
从绝对数字来看,影响可能更大:在2015年,中国就有1.31亿老年人,比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3个大国--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老年人口总数还高。
几个亚洲国家快速老龄化的影响还可能反映在劳动力的变化上。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20年前开始下降,韩国和泰国将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出现同一情况,而新加坡则紧随其后。
对中国这样的经济体而言,这种情况将尤为棘手。"香港和新加坡等更小、更开放的经济体可以通过输进外来劳工来对抗老龄化的影响,"阿梅拉辛哈说。"对于大型经济体、特别是中国来说,这么做会较为困难,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移民在该地区也是个敏感问题。"
不过,中国非常巧妙地展示了可供政策制定者选择的应对劳动力下降的一种办法。在中国城市,蓝领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只有50岁,白领女性为55岁,男性为60岁,大大低于多数西方国家。然而,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6岁(男性为74.8岁,女性为77.3岁),仅比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低3岁左右。
渣打表示,中国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宣布养老金制度改革计划。据其测算,如果中国每年把退休年龄推迟几个月,到2025年提高至70岁,届时人口结构有望像2010年一样强劲,正如上图所描绘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