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江一社区打造老干部服务品牌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四牌楼街道江一社区是镇江市京口区的老典型了,但它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省级称号——江苏省服务离休干部示范社区。作为全市目前唯一获此称号的社区,这项服务到底如何开展?近日,记者来到社区,了解他们对老同志的一系列服务和做法,并且发现这一服务模式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人群,值得借鉴。

  亲情服务拉近彼此距离 老干部台账要求“七个清楚”

  江一社区在册退管人员有1403人,离休干部不少,70岁以上的占到40%左右。在服务离退休老同志上,江一社区应用网格化管理平台助推服务,逐户登门,核实家庭信息,按照“年龄清楚、住址清楚、家庭情况清楚、身体状况清楚、原工作单位清楚、生活需求清楚、联系电话清楚”七个清楚的要求,建立了社区离退休干部基本信息台账。

  在规范服务上,江一社区还与市委老干部局、区老干部局进行三方合作,共同签订了离退休干部服务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服务责任和服务内容,在制度上给这项工作提供了保障。

  有了台账并不是万事大吉。每当有老同志过生日,社区干部就买上生日蛋糕,一起上门为老同志祝寿,通过一系列的亲情服务,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重阳节里,市委老干部局、区老干部局也会和社区干部一起上门,看望老同志。

  从2009年开始,社区还安排人为老同志过年前免费清洗油烟机。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如此的亲情服务,很快让彼此都有了信任感。叶星、杨璇玉老夫妻住在江滨新村87幢,两人均行动不便,年前,家政服务公司的免费清洗油烟机,让这对老夫妻感受到了社区的暖意。

  有啥困难尽量帮助解决 老干部生活不愁但也有烦恼

  一般人总认为,离休干部生活好,应该没啥烦心的,其实不然,在实地走访中,社区干部逐渐纠正了原先的一些想法,离休干部虽然收入不愁、生活不愁,但他们也有烦恼事。

  老同志吴亚文今年87岁,家住江滨新村76幢,他是从市冶炼厂离休的,企业早已改制,“交党费是党员的义务,现在年龄大了,单位又太远,交党费和参加组织活动都不方便,希望把组织关系转到社区来,以后能就近过组织生活了。”

  社区干部了解情况后,发现这一现象在离休干部中比较普遍,不少老同志高龄,身体不好,出行不便,原先企业改制后,很多人与单位的关系一下疏远了,老同志心理上没有了归属感。社区党委研究后,很快将这批离休干部成立起“临时党小组”,离休干部过组织生活正常了,交党费也方便了。

  老干部党性觉悟高,不少人主动担负起培养教育社区青少年的重任。今年79岁的俞涛是从市社会福利院离休的,他以前就是负责党员教育的,现在到了社区,每年寒暑假都主动过来给青少年上思想教育课。

  今年74岁的张文华,不仅是从市元件五厂离休的干部,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自从2005年加入社区文艺团体“激情小屋”合唱团,很快成为骨干成员。如今,老张和同伴一起,每年都要为社区义务演出20多场,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不仅如此,张文华和老伴还一同入选我市“幸福金婚老人”,市领导亲自向他们颁发了证书和鲜花。

  座谈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老干部也很关心社区建设

  上周,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瑞卿一行来到江一社区,召开离休干部座谈会。会上,离休干部纷纷建言献策,而王瑞卿也对社区近年来的工作表示肯定。

  老军人王希和建议道:“社区卫生服务站里的床位太少,我们挂水只能坐在椅子上,坐久了腰疼,希望你们协调一下,增加些床位。”

  大东造纸厂的离休干部吴国椿说:“感谢各级领导和社区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你们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我们真心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真的很感动。”

  社区干部认真聆听了老同志的建议,并详细记录了他们反映的问题,答应尽快一一落实。

  服务老同志,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社区党委副书记冯祥龙早已有了一番想法:

  今年,社区将采取义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送学习、送社工、送关爱、送健康,让老干部在社区“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同时,坚持每季度向老干部通报上级党委、政府的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惠民政策、新主张、新举措,使老干部紧跟形势,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和国家的现行政策。

  冯祥龙表示,社区党委将在“省服务离休干部示范点”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离退休干部的水平,打响老干部服务这一新品牌。
(来源:江苏老龄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