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郑州市民政局、郑州慈善总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7“传递温暖 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养老护理员公益慈善项目高校联动选拔大赛决赛举行。据介绍,这一慈善项目已开展5年,致力于缓解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问题,同时为贫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提供平台。
用爱心和专业知识,在暑假期间担任养老护理员,送出去关爱的同时收获助学金,郑州市开展的这一慈善项目把慈善、助学、养老结合起来,做法值得借鉴,对帮助贫困学生、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很有意义。
当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人员。尤其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老年失能率提高,对专业化护理和照顾的需求剧增,对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知识技能要求更高。养老护理员作为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一支重要力量,需要更多“年轻力量”加入,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化、更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然而,尽管目前养老护理员总体呈现需求大于供给的趋势,但不可忽视的现状是,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低、收入低,导致整体水平偏低。为了鼓励年轻人从事养老护理,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许多高职专科院校办学招生,但普遍遇冷。而且,由于劳动强度高、工资水平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等诸多因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科班毕业生在一线养老护理岗位上的流失率也居高不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难培养、难留下,给养老事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养老产业需求巨大,社会需要为老年人服务的人。面对养老护理人才短缺的尴尬,我们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行动,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护理队伍,让“老有所养”能够真正实现。
养老护理员作为新兴职业,其发展需要更多的支持。一方面,仅在高职专科院校设立相关专业还不够,应对养老人才有一个明确定位,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政策应该细化,着重培养那些有专业背景、有新理念技术的高端养老人才。也可以通过减免学费、就业补贴等,给养老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提高整个行业的工资待遇水平。有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平均每位养老护理员要照顾30多位老人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然而在收入上,养老护理员甚至还略逊于保姆。可见,只有给予养老护理员与劳动相匹配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
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应形成敬老爱老的氛围,对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要有真正意义上的认同、给予足够的尊重,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当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尊重这一职业时,就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护理队伍,积极投身养老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