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养老服务机构全市达88所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的进程加快,随着老年人口总量和比重快速增加,家庭和子女抚养老年人口的负担渐重,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加速增长,养老制度、社会养老、家庭养老等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市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发展较慢,数量较少,而且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护理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完善老年养老服务机构,让更多老年人过上有保障的生活,赵庆惠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养老的宣传力度,把养老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要对老年福利事业不断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建立增长机制,增加老年机构的床位,提高住院老人生活补贴标准。

  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无论新建、扩建养老机构投资均较大,不能由政府财政单一投入,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议采取政府投资(包括土地划拨),社会集资、信贷借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

  相对市直、农村而言,县级社区老年福利机构非常薄弱,要积极扶持县级社区老年福利机构发展。新建养老机构要加强管理,合理收费。加强福利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对现有社区老年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

  聊城市民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庆华告诉记者,对于赵庆惠的提案已经给予回复,我市养老服务工作日益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

  根据去年的统计,我市有国办各类养老机构68所,其中由政府投资举办的市级福利院1所、敬老院67所,共有床位16361张,入住老人13415人。市福利院是财政拨款的全额事业单位,现有职工70人,床位419张,入住200人。现有民办养老服务机构20所,拥有床位1532张、入住老人990人。

  全市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三无”对象、五保对象、特困老人等18557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15个,床位32张,享受集体补贴老年人55392人,城乡共有老年人服务站(中心、室)3271个。全市现有社区托老站(日间照料中心)5个,床位120张,有“星光老年之家”15个,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6个。

  当前,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老年群体有散居五保对象,低收入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等,最需要建设的养老服务机构是社区托老站和为散居老年人生活、康复、关爱咨询等服务的生活照料服务机构。

  制定了高龄老年人补贴制度,全市享受高龄补贴的老年人2618人,在省市财政对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60元长寿津贴的基础上,高唐县、茌平县对90—9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补助金;制定了集中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的最低标准(今年分别提高为2600元和14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72%以上。而且从去年7月份开始,国家每月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55元的养老补贴金。

  张庆华告诉记者,虽然我市在不断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但从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下一步会逐渐制定出一些有利的措施,加强规划制定,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以日托照顾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居家服务;增加建设改造一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集中照料需求。

  2月20日,记者走访了聊城市几家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了解到,不少老人对现在的生活越来越觉得满意。记者在聊城市鸿福老年公寓看到一些老人在大厅内聚集一起扭秧歌,也有一些老人在室内打牌娱乐,个个喜气洋洋。“在这里生活得很充实,吃住条件都不错,现在政府给我们的福利也越来越好,从去年7月开始,我每个月都能收到政府给我发的养老补贴。每天下午我们都会活动一下,锻炼一下身体。”正在扭秧歌的薛秀英老人告诉记者。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