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玲:临终的人需要关怀,用心守护生命最后尊严
作者:   来源: 中工网  2017-07-11

  “年纪轻轻的我,天天要跟快离开人世间的人打交道,很多人非常不理解。今天,我就告诉大家:是什么让我用心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6月30日,在北京市民政局举办的“做民政为民爱民典范”主题宣讲报告会上,从事临终关怀的北京市第一福利院社工陈美玲的故事令不少人为之动容。
  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在2012年开始发起临终关怀服务。临终和死亡是让大多数人退避三舍的话题,院里的几个年轻人都因为自身的心理障碍而略显犹豫。这时,领导找到了陈美玲,她答应了,但心中也有点忐忑。
  面对死亡,大多数人不是逃避,就是活在恐惧中,连提及死亡都成为一种禁忌,更不必说去做一份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工作。“临终关怀真的不仅仅是‘别人的事情’,它需要你首先学会处理自己与死亡的关系。”陈美玲记得,在专家的带领下,自己边写遗嘱边哭得稀里哗啦——那是体验分离体验放手的痛。那段时间,她曾连续好多个夜晚失眠。
  临终病人中,有许多是癌症患者,他们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一辈子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我会得癌症”?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但陈美玲知道,这是自己的工作,她必须回答。
  陈美玲的一位服务对象就是癌症晚期患者,她抱怨命运对她的不公,因此对社工的服务也百般挑剔,甚至故意找茬。每次陈美玲进到房间,她都斜着眼说:“聊聊聊,有什么好聊的,聊天又不能治病。”对此,陈美玲一点都不奇怪,“面对不能治愈的疾病,谁都会崩溃的”。
  “善终就是生命要有意义,死亡要有尊严。当病不能治、命不能救的时候,临终的人需要爱和关怀,更需要一些深远的东西——他们需要发现生命的意义。”陈美玲说。
  心病还需心药治。一天,陈美玲来到这位癌症患者的病房,与同屋的另一位老人做生命回顾,她问老人:“如果人生是一本书,你希望你这本书的书名叫什么?封面是什么颜色?”
  没想到这位癌症患者一直在听他们的对话,在陈美玲要走的时候,她特别不好意思地说:“我可不可以也说说我这本书啊?”“好呀!”“我这本书的名字叫《苦尽甘来》,封面是红色。虽然我现在得了癌症,但现在的日子还是比原来好多了,你不知道我年轻的时候就没吃过一顿饱饭。在我得癌症之前,我每天都能去打牌遛弯,现在都88岁了,虽然得病了,但几个孩子轮流来看我……”
  老人就这样回忆着自己的一生,也从中悟出了生命的意义,从此不再怨天尤人。
  “很神奇哦!这就是生命意义疗法。意义是虚的东西,但当它被发现、被总结,可以让人们走得更安静平和。”陈美玲微笑着说。
  治病靠医术,也靠“心术”。临终关怀同样如此,需要引发人们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日常服务中,陈美玲经常用到生命意义疗法——让老人领悟生命的意义而平和地离世。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工,我们虽然无法改变那些临终老人生命的长度,但我们的服务,能让他们在跨越生死的时候,去感受生命和岁月的美好。”陈美玲说。
  目前,国内的临终关怀还存在巨大的缺口,缺少专业的机构和人员,缺少志愿者和义工。据悉,今年3月,北京市卫计委已遴选确定北京市隆福医院等15家医疗机构成为首批北京市临终关怀试点单位。未来,会有更多的“陈美玲”出现,陪伴人们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