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广州蓝皮书·社会)指出,广大老年人盼望的是收费低、离家近、医养结合的经济型养老院,但广州的养老机构布局不够合理,大部分老人负担不起民办养老院。建议由政府牵头,在五山、石牌地区兴建养老机构。
亮点:公立医院设临终关怀病床
蓝皮书在《广州市养老机构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报告中指出,截至2015年底,广州有老年人口140万,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77家,床位5.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有养老床位38张,远高于全国各省的平均水平,并提前5年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35至40张的目标。
按照广州市的规划,至2020年,广州老年人口将达180万,按每千名老人有养老床位40张计算,届时需要养老床位7.2万张。现已规划53处养老服务机构选址,这对广大老年人是一个福音。广州市养老机构的另一个亮点是,广州一些公立医院设立康宁科和临终关怀病床,让患者尽量舒适、没有痛苦地离世,让家属得到抚慰。
问题:多数老人住不起民办养老院
报告指出,除了公办的广州市老人院和由广州市老年服务中心、广东瑞华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第二中医院共同合办的“南国颐景老年公寓”以及华南师大康乐苑不收一次性的设施设备购置费以外,其他均以不同方式收取高额的设施设备购置费。例如收费最高的是某逸园27年44万元,最低的是某豪廷公寓1年制1.5万元。若平均到每年考虑,也在1万至5万元之间,这显然是普通老年人难以负担的,这也是民办养老院入住率低的原因之一。
报告还称,民办养老院月收费约为3000元/人。而且入住养老院的大多数老年人都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把护理费加上去,每月支出要4000~5000元/人左右。报告分析,老年人凭退休金支付不起这笔费用,所以广大老年人盼望的是收费低、离家近、医养结合的经济型养老院。
全市养老机构布局不够合理
报告还指出,由于用地等问题,广州市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白云区、荔湾区,呈现出分布在城市周边多,市中心城区少的现象。截至2015年的统计:白云区28家、荔湾区26家、越秀区17家、海珠区21家、天河区9家、黄埔区12家、番禺区15家、南沙区9家、增城区11家、花都区18家、从化区10家。
位于市中心老城区的越秀区,2014年共有养老床位3333张,每千名长者仅近14张,距离全市的2015年平均每千名长者养老床位38张差距甚远。此外,天河区也存在养老机构偏少,养老床位严重紧缺的问题,例如石牌街、五山街高校比较集中,退休教职工多达1万多人,连家属在内远远超过此数。
建议:由政府牵头兴建养老机构
报告中建议,由政府有计划地在五山、石牌地区投资兴建一些示范性日托中心、老人公寓等养老机构,以填补目前这方面的空白。由于五山、石牌地区集中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几十间中小学,退休职工越来越多,并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对此,只有政府牵头解决用地问题才能实现。
此外,报告建议让包括养老机构在内的各种机构能够透过社区组织、社区设施与互联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因此,对华师医院创办社区医院托老中心的做法,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市民政局应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同其他公办民营养老机构一样给予财政补贴,并鼓励其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