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扶持专业运营,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情况及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副市长王宁代表市政府作报告并与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接受询问。
北京将建千家养老驿站 王宁在报告中介绍,北京街乡和社区级能够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设施共计4104处,全市人均设施面积为0.17平方米,与“2020年人均养老设施用地约0.25平方米”的目标还有差距。下一步,将对存量设施进行调结构、增效能,并在“十三五”期间补齐设施缺口。报告表示,北京将通过政府无偿提供设施、服务商低偿运营的方式推动养老驿站可持续发展。目前,北京已建成运营259个养老驿站,“十三五”时期全市将建设1000个驿站。
养老人才完善晋升渠道 王宁在报告中指出,养老护理员晋升渠道不畅,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还比较欠缺。报告中提到,在养老护理行业的职业体系建设上,北京市按照养老护理、专业技术和养老管理等人才类型进行分类培养,打造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商务部门支持家政行业累计培训居家老人照料岗位服务员5000名。
养老服务培训院校和教材建设也在推进当中。目前全市有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共23家,承担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免费培训的定点培训学校16家。而在教材方面,本市委托专业机构完成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材及题库编纂工作,正在组织编写养老护理师、高级养老护理师培训教材。
而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方面,本市已委托专业机构研究编制了通则、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康复七项居家养老服务规范,获地方标准立项,预计2018年发布实施,目前正在开展标准试点工作。
养老服务商建退出机制 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维林对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时表示,建议建立针对养老服务驿站的准入、监督、考评和退出制度,健全完善驿站运营商和养老服务商准入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服务商及时清退,充分保障市场活力。